能源

核电的全球衰落

“核电复兴”只是一个神话。迈克尔•施奈德和安东尼•弗罗加认为,预测者们依旧高估了核能的增长,不仅是在煤仍然占据能源构成主导的中国。
  • en
  • 中文

11月下旬,就在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之前,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访问了中国。在访问期间,中法两国的能源和交通部门签署了多项大型双边协议。其中,阿海珐(AREVA)公司与广东核电集团签署了一项两座160万千瓦欧洲加压水冷反应堆(EPR)的建设合同,价值约80亿欧元(120亿美元)。合同规定阿海珐公司为反应堆的运行提供材料和服务,另外,还有一项协议是联合进行未来建设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的可行性研究。

阿海珐公司将这个交易称为“业界史上最大的”,这显示了其核能产品拥有广阔的出口市场。对中国来说,这个协议对改变能源构成的作用却微乎其微。煤还是中国能源构成的主体,占了全国能源需求的近七成。此外,今年早些时候中国还和已被日本东芝公司收归旗下的西屋电力公司签定了一项合同,将建设四个最新设计的AP1000反应堆。中国一如既往地与不同的核能企业签定协议,以获得核能及其他技术。

中国的规划

中国正在运行的反应堆只有11个,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低于2003年的2.2%)。另外还有五组反应堆在建,容量共330万千瓦,这样中国核电总发电能力到2010年将达到1000万千瓦。在全部31个核电国家中,中国电力构成里的核电比例最低。尽管正式的政府预测指出,有一项核电扩展计划正在进行;但未来二三十年里,核电不可能在中国能源平衡中唱主角。国际能源机构(IEA)在其《2007年世界能源展望》中认为,中国的规划是不可靠的。

“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也就是说,中国在现有核电站的基础上必须建成3100万千瓦的新厂,到2020年还要有1800万容量在建。尽管近年来中国竭尽全力地建设更多核电站,但是由于现有发展水平较低,建设周期较长,核原料的生产也遭遇了全球性的瓶颈,政府雄心勃勃的目标将被这些因素拖住后腿。按照(IEA)的参考设想,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将达到2100万千瓦,到2030年有3100万千瓦。”

IEA的预测只有中国规划中2020年数字的一半左右,却符合中国过去的核电规划。更令人吃惊的是,IEA提出的另一项“替代政策”设想认为,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到2030年将达到5500万千瓦。但即使这个渺茫的设想能够成真,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仍然比法国现有量还小,还不到届时全国总电力的6%。

图表1 世界核电情况

©迈克尔•施奈德咨询事务所
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动力堆信息系统(PRIS),2007 ,MSC
(注:1GW=100万千瓦)

核电“复兴”

最近几年,关于全球核电产业的情况和前景的著作有很多,媒体也十分关注。所谓的“核电复兴”说法十分盛行。但是,截至2007年12月,全世界运行中的反应堆有439座,比五年前少了5座(见图表1)。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记录在案的“在建”反应堆有34座,比20世纪90年代后期少了约20座。在欧洲,运行中的反应堆数量迅速缩减:1989年欧盟27国有177座,到2007年12月减少到146座,而且到2010年将继续减少。

1992年,华盛顿的世界观察研究所、WISE-Paris以及绿色和平组织发表了第一份《世界核工业情况报告》,我们两人参与了起草,此后,2004年和2007年又发表了新报告。我们2004年的新报告证明,1992年的分析是正确的:2000年全世界436座运行反应堆的核电总装机容量不到3.52亿千瓦,而IAEA在20世纪70年代的预测为44.5亿千瓦。今天,全世界运行反应堆的总装机容量为3.71亿千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商业一次能源的6%和终端能源的2-3%——比水力发电还低。在拥有运行核电站31国中,20个国家能源构成中的核电比例低于2003年。

全世界运行核电站的平均寿命是23年。一些核电公司期望反应堆的寿命能达到40年或更长,而考虑到所有117座已经关闭的电站的平均寿命是22年,延长一倍似乎是乐观的。但是,在研究中,我们将所有运行中以及目前在建核电站的寿命都假定为40年,并计算出每年将要关闭的电站数量。

这个实践使我们得以估算出未来十年里必须续建的核电站数量,以保持现有的运行电站数。除了目前在建、起动时间已经明确的之外,到2015年还必须规划、建设并起动的反应堆有69座(共计4,200万千瓦,平均每一个半月一座),从2015年到2025年则要有192座(平均18天一座,见图表2)。

图表2 大量反应堆将退役

©迈克尔•施奈德咨询事务所
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动力堆信息系统(PRIS),2007 ,MSC
(注:1MW=1000千瓦)

老化问题

即使芬兰和法国各建一座欧洲加压水冷反应堆,中国建20座核电站,日本、韩国或东欧也都各建一座,全世界范围内的核电颓势在未来二三十年里似乎难以挽回。由于建设周期长达10年甚至更长,未来二十年里保持运行核电站的数量都不可能,更不要说增加了,除非其服务时间能大大增加,平均超过40年。但是,目前这个一点还难以实现。

缺乏训练有素的员工、能力缺失、严重的生产瓶颈、国际金融体制的信心缺失、高能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有力竞争,这些因素使核电产业的老化问题更加突出。芬兰的奥基洛托3号欧洲加压水冷反应堆,是阿海珐公司——世界最大的核电站建设者的样板工程,它开工已经两年了,进度比预定时间落后了两年,花费却比预算高出了15亿欧元(22亿美元)。

新项目确证了我们在过去发现的关键问题。除了产业和政治上的装腔作势,核电正在衰落,至少在未来10年里都将如此。

作者简介:迈克尔·施奈德([email protected])和安东尼·弗罗加([email protected])都是独立能源和环境政策顾问,他们共同撰写了《2007年世界核电产业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