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国难当头催生信息畅通

中国政府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快速反应和媒体的深入报道,说明中国已经在信息畅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贾鹤鹏写道,要让信息无阻流通,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
  • en
  • 中文

四川汶川爆发的里氏8.0级大地震摧毁了数百万间房屋,已经夺去了4万多条性命。与此同时,信息的流通也大为提高。电视台开设了24小时的抗震救灾直播报道,各种媒体纷纷刊登多个版面的地震专刊,这一切发生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生效12天之后,它们被学者和国际媒体广泛赞誉为中国在信息开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然而,如果要让这一条例长效地发挥作用,促进信息的开放流通(不论这样的流通是否可以被界定为“透明化”),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付出更大努力。这不仅仅要求政府方面采取行动,也需要信息流通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得到改善。

这样的措施之一就是我们需要报道各种信息,而不仅仅是那些能让信息的生产者——通常,政府部门是信息的主要来源——获益的内容。

在汶川大地震中,距离地震发生的下午2:28分不到半个小时,来自中国地震局确认地震的消息就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站上。此后,各大网站不间断地实时更新它们的内容。随即,我们在第一批救援者的行列中就看到了记者们的身影。他们报道着坍塌的房屋、被摧毁的村庄、夷为平地的工厂以及让地震扭曲的道路。包括国际媒体在内的记者们深入灾区的各个角落,他们的行动几乎没有受到限制。

我们当然要赞许这种自由,也称道政府对自然灾害采取的迅速应对措施。信息的自由流通和媒体的广泛报道为政府树立了积极正面的形象。上周,在聆听温家宝总理在救灾现场真切而动人的讲话时,笔者不知道有多少次热泪盈眶。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内容需要报道,也有诸多教训值得我们反思,其中就包括那些有可能是人为的过失。它们可能包括震区校舍建设质量的低劣,以及岷江沿岸修建的诸多大坝可能加剧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

我们现在不知道岷江沿岸的数百座水库是否直接导致了震中山体滑坡频发,尽管震前已经有专家指出,水库延缓了水流,加剧了山体浸泡,而在那些山上修建着多座县城和众多房屋。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透彻的研究和调查,也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范围的讨论,这都需要畅通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地震报道中媒体零星提及水坝可能会对地震破坏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现在并没有对此的深度探究。这不仅仅是因为缺乏可靠信息,也是因为在目前这个阶段,在救援工作者和媒体中已经达成一种共识,那就是救人第一,现在不是责备失职者的时候。

在某种程度上,这体现了当信息可以自由流通的时候,它并不一定会导致人们去“制造麻烦”:大多数信息生产和流通者都有必要的伦理标准和实用准则。正因为如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如果在震后对那些人为过失进行开放的调查,并让公众广泛参与,这会引发混乱。在一个健全的社会,公众通过各种媒体对他们了解到的政府失职的批评会导向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通常会基于对风险和收益的谨慎权衡之上。

更多制度化建设

除了要容忍可能的批评性报道外,我们还需要进行很多制度性的工作,来确保信息的自由流通。

信息的开放政策并不仅仅意味着单方面提供更多信息,以及在灾难中不限制新闻记者们的行动。不仅如此,它还意味着一种制度化的努力来促进媒体和公众合理的质询。这包括但是不限于为媒体记者提供可靠和权威的专家,积极应对和耐心阐释那些有争议的信息,还有培训官员和科学家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记者们经常要求迅速和简单的解释,而不是一整套理论。

在2003年的非典危机后,政府各个部门和主要的事业单位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显著提高了政府部门产生的信息数量,但是有时候记者们发现这一制度反而让他们更难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因为他们找到的专家们会简单地把他们打发给新闻发言人,而新闻发言人们经常并不回应记者们的采访申请,或者不能及时回应。

新闻发言人并非万能,他们不能处理各种类型的信息,这也是人之常情。问题是他们应该成为一个沟通记者和他们各自所在部门的科学家与官员们的桥梁,而不是阻碍敏感和艰涩信息的流通。非常重要的是,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媒体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公众并不仅仅是来自政府的大量信息的接受者,他们也是促进关键信息生产和流通的主要因素,而这些信息往往事关公众利益。

当然,开放的信息流通并不仅仅需要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努力,包括传统出版物和新闻网站在内的媒体也要发挥作用,确保精确信息的流通。

很多人都不会忘记,5月12日地震后不久,一条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几乎引起北京人的恐慌,这条据说是来自人民网的信息说在当天晚上10点到12点,北京可能发生2-6级地震。权威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很快就否定了这条传言,地震学家后来解释。这样的预测不可能来自地震学家,因为专家们把5级以下的地震界定为小震而5级以上的地震界定为大震。专业的地震学家不会并列提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地震。

我们现在不能确定这条传言是故意编造还是曲解了科学结论,但是我们知道健全的和负责任的媒体工作者—特别是网站编辑们—在刊登这类关键信息之前,需要与权威部门反复核实。如果当时编辑们这么做了,这种令人迷惑和震惊的信息也就不会轻易出现。

毫无疑问我们的媒体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但是同样正确的是,如果没有官员们积极的努力来处理敏感信息,那么媒体专业化水准也很难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让高层领导接受公开批评并非易事,让涉入信息流通的专家们善于与记者沟通也不是举手之劳,而媒体能精确地判断信息也相当困难。但是,正如汶川大地震已经证明的,开放的信息流通能够带来这样的收益,这值得信息流通过程中的每一个人为之努力奋斗。
 

贾鹤鹏是科学与发展网络 (SciDev.Net)中国区域协调员,SciDev.Net致力于提供有关发展中国家科技的新闻、评论和分析,并促进发展中国家科学传播能力建设。

首页图片由wang qian 02/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