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变化就在眼前,是否视而不见?

中美两国就气候变化及清洁能源问题达成协议。这份协议的重要性或许会超出其批评者的预期。班宁•加勒特和乔纳森•亚当斯报道。
  • en
  • 中文

美中两国最近在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方面是否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答案是,很有可能。中美两国在评论家们的一致失望中,于七月底低调地达成了一项能够加速全球向可持续低碳经济过渡的双边合作计划。

在“战略与经济对话”(SED)接近尾声的时候中美两国签署了“有关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问题合作的谅解备忘录(MOU)”。舆论普遍认为该协议并不具有颠覆性意义。然而,这些看法或许忽略了中美两国承诺进行合作的真正的战略性意义。

该谅解备忘录中签订的大部分内容是布什总统执政期间制订的政策和协议的一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评论家容易轻视这份备忘录的原因。然而,当他们带着挑剔的 眼光对这份备忘录中达成的或者未达成的声明、承诺及辞令进行分析的时候,这份协议中所达成的新的战略架构却被多数人所忽略。

这一切有可能只是一些缺乏长远意义的陈词滥调。当然,如果我们无法认真、持久地贯彻执行协议中所勾勒出的合作议程的话,那么该谅解备忘录的战略影响将大打折扣。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国政府会切实地贯彻他们的承诺,并且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上进行长期合作。

首先,目前两国的最高领导层对于气候变化学科都持赞同态度,并且均认为气候变化对两国及全世界而言都具有深刻的战略性影响。这是中方在过去两年中的一次重大的转变。这同样也是奥巴马总统的上任后美国的一次重大变化。其次,两国政府均承诺在各自国内加强相关政策的实施,从而促进各自的经济向清洁化和低碳化发 展。第三,两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均明确表示两国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并且中美双方将在这方面展开空前的合作。此举在促进两国各级政府以及商界的努力并且 增强彼此之间合作等方面将发挥全新的、重要的作用。第四,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将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和公众的持续增强的 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采取长期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各自的排放,并且在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展开国际合作。

当然,这些努力是否能够成 功,前景还并不明朗。两国以及整个世界的能源结构转型是一个规模庞大、耗资费时的工程。因此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障碍。美国国会内关于建立“总量管制和排放 交易”系统的争论充分证明了一些受到改革威胁的利益团体的强硬和固执。同样,中国也有一些特权阶级,他们担心的是能源转型将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或者是担 忧转型成本高昂,以及经济增长放缓,并由此造成社会不安和政局不稳等。

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和中国如果无法贯彻实施他们最新做出的应对气候变化、构建清洁能源体系、以及向低碳化经济转型的承诺的话,那么其他国家就不可能在这些方面采取行动,其实这些国家采取不采取行动都无关紧要。因为目前的趋势是, 单是中美两国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就高于全球温升低于2摄氏度的底线时所允许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中美两国参加“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高层领导人们所考虑的不可能是一个将会持续数代的世界经济体系转型战略计划。然而,这份毫不起眼的谅解备忘录却有可能在未来的10到20年内成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这次战略转移对全球的影响甚至可以与四十年前中美关系破冰相比。1971年7月,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亨利·基辛格秘密到访北京,从而为中美两国建交开辟了道路。

基辛格的访华以及随后中美两国建交在全球战略环境的转变中出人意料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诞生、中国的再度崛起、以及全球化的加速等。或许通过促进全球向可持续低碳经济的战略转型,中美两国将会再度缔造其建交所产生的战略影响力。

当然,该谅解备忘录并没有给出如此宏伟的目标。但是美中签署的协议中却提出了几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为我们指出了中美两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低碳转型所面临的战略挑战和合作目标。首先,此次合作建立在对两国所面临的战略威胁互相理解的基础之上,即“气候变化、清洁高效的能源、以及环境保护是美国和中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其次,公告中声明了中美合作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公告指出:“中美两国之间的合作对于增强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三,协议传达了中美之间有必要有可能开展广泛、务实的合作的思想。同时,协议还为大力加深、扩大、加速两国之间的这种合作 制订了框架。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谅解备忘录中声明“两国均有意向低碳经济转型……”。

确实,许多 呼吁中美两国之间加强能源与气候合作的评论家们认为,最为重要的改变就是需要将这一问题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很多人都同意,只有这一问题成为战略重点,得到 两国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两国政府才有可能制订出可行的长期战略,并逐步增强力度,最终达到实现真正的变化这一目标。现在,这一愿望或许已经成真。


班宁·加勒特: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亚洲项目负责人。

乔纳森·亚当斯:世界资源研究所气候与能源项目副主任

首页图片来自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2009年7月,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于华盛顿举行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