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直面美国触目惊心的教训(3)

在这篇关于印第安人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朱迪思•夏皮罗敦促中国在开发其土地的过程中要对美国曾经的错误提高警惕,避免重蹈覆辙。
  • en
  • 中文

强制拉科塔苏族从他们的土地上搬迁的历史虽然时过境迁,然而对于居住在居留地上的印第安人而言,直到今天,这段历史却依然鲜活于他们的脑海。他们中的许多人还能滔滔不绝地 向你讲述他们的父母如何被送往遥远的寄宿学校,如何被灌输他们的文化是低劣文化的思想。对拉科塔文化和语言的禁令直到1971才被解除。很多仍然在世的成年人依然对此记忆犹新。

这些人所经历的文化重创使他们陷入深深的绝望。他们看不到自己未来,对国家的命运也缺乏清晰的认识。我在松树岭印第安居留地度过的一周里,所到之处,人们一遍一遍地向我讲述1868年条约,伤膝河大屠杀,还有侵占拉科塔人眼中的发源圣地——布拉克山。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外界,尤其是对白人的深深的不信任感。我也在一些居民身上看到了一种挫败感。其程度要远甚于我在世界其它相对不发达国家人民身上所看到的。

如今,居留地唯一真正兴旺的企业就是一间名为草原之风的赌场(印第安人不受国家禁止聚众赌博的法令约束)。十分不幸,那些输钱的人中很多都是印第安人自己,这一点丝毫也不令人意外。有传言说要在这里发展风力发电;然而至今,这些流言蜚语也没有产生什么实质结果。还有人说,这里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然而,印第安人不会允许星罗棋布的矿井像伤疤一样留在他们神圣的土地上。而说到“环境不公”,离居留地不远新开采的铀矿井使下游印第安人的河流面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危险

虽然希望尚存,但是却为数不多:两个印第安兄弟受命领导巴德兰兹劣地国家公园拉什莫尔山。在距离总统像几英里的地方,人们为伟大的印第安勇士疯马竖起了一尊雕像。布拉克山一个神圣的山峰,熊丘,在印第安人举行重要的宗教仪式时,禁止非印第安人进入。然而,这里的宁静早已被附近经营的打靶场所打破。而酒吧、露营地以及表演场等设施更是严重地侵犯了当地的部落。

印第安人居留地已经开办了一所大学——奥格拉拉-拉科塔学院。 学院开设了拉科塔研究、护理、商业、信息科学、社会服务、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高级学位。此外,还设立了“拉科塔基金”用于为珠饰品及其它传统手工艺品小型企业提供小额贷款。一些曾经为了继续深造而离开居留地,或者前往其它地方学习技能的人也重新回到故乡,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他们的贡献。

同时,为了铭记历史上我们所犯下的大错,经国会立法决定,1989年建立了华盛顿印第安人博物馆。博物馆由印第安人管理。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向世人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依然坚守在这里” 。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否会督促国会重新审议布拉克山的归属问题,我们能否采取一些象征性措施来帮助苏族人民从过去的伤痛中恢复过来,这一切都不得而知。

那么,我们应当从这些触目惊心的经验中吸取什么教训呢?对于今天的中国决策者而言,他们可以借鉴些什么呢?首先值得我们深省的是资源、土地、国家建设以及国 力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深刻反思如何在确保所有公民享有公平权力的同时,建立一个强大、繁荣的国家。而有时则需要我们本着诚实的态度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否我们正在利用我们的文化优越感和双重标准来为我们侵占他人土地进行开脱。在本例中,侵占印第安人土地的主要原因就是资源的开采,然而却被常常披上了造福于印第安人的华丽外衣。

其次,好心有时却能干坏事。美国传教士和文明人打心眼里相信禁止拉科塔语和拉科塔风俗是一件正确的事。让印第安 人皈依基督教甚至有可能拯救他们的“灵魂”,让他们能够在天堂拥有一席之地。然而,剥夺了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对印第安人而言却是毁灭性的打击。如今,印第安人通过恢复一些太阳舞这样的宗教仪式来找回他们的传统,并且在一些印第安人开办的学校里重新开始学习他们的语言。

第三,枪支、公路及铁路等现代技术,还有天花等外来疾病对印第安人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这一切让竞争无公平可言。如此一来,印第安人保持自己生活方式的机会便微乎其微。正如环境历史学家贾德·戴蒙和阿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告诉我们的那样,技术、疾病以及引进物种与传统的军事优势一样,能够影响文化碰撞的结果。

第四,人类文明和资源开发的惨重代价之一往往就是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水牛、候鸽和高草草原从美国中部消失之后,取而代之的是荒漠和沙尘暴。情况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尤为严重。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过度放牧和耕作所付出的一个沉重而长期的代价。

最后,尽管原住民所掌握的知识常常不被现代“科学”所了解和重视,然而在如何与土地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关系这个问题上,它们却往往能够为我们指明道路。虽然一些人曾提醒我们警惕印第安人智慧中的理想化成分,并且“生态印第安人”只不过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苏族长老们就曾经预言,白人们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将会导致一场生态浩劫。

我希望这个松树岭的苏族预言能够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讨论。尽管美中两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历史差异,我们之间仍有很多值得互相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当两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相似之处不断增加,我们更应该相互借鉴。

朱迪思·夏皮罗:华盛顿美国大学国际服务学院自然资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生项目主任。

首页图片由 Serge Van Cauwenber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