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拉达克的脆弱反击

灾难性的洪水使农民们不禁扪心自问,他们是否有能力在喜马拉雅这片不毛之地上生存下去。亚瑟•帕维兹从印度西北部发回报道。
  • en
  • 中文

八月份,印度西北部拉达克地区那片通常是寸草不生的沙漠遭受了一场灾难性洪水的侵袭,而这更加剧了当地农户的担忧。他们已经在水源短缺和恶劣的气候条件的双重压力之下苦苦挣扎。洪水和泥石流夺去了233条生命,使14.2平方公里的农田受毁。

拉达克地区高高地夹裹在喜马拉雅山脉西部,是一片人烟稀少,地势险峻的沙漠。这里的人们为了把寸草不生、干旱贫瘠的土地变为良田而不懈地努力着。拉达克的土壤并不肥沃,吸水性很差,年平均降雨仅有50到70毫米。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耕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然而,勤劳的农民在各NGO组织的帮助下已经建成了一个灌溉网络,覆盖了拉达克地区50平方公里的耕地,这使得他们不论在何种困难下都能够以土地为生。

然而,面对八月份的气候现象,农民们却毫无准备。史无前例的大雨引发了洪水,耕地上堆积了一层层厚厚的泥石,农民们经年辛苦劳作而建成的灌溉网络中有70%毁于一旦。当地一个NGO列城营养计划组织的领导人罗桑楚臣表示,“只有在洪水堆积物被清理干净,表层土壤露出来之后才能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显然,农民们无法手工清理这些堆积物。他们需要JCB机械的帮助。这需要政府和NGO组织伸出援手。”

楚臣认为,政府及非盈利组织根本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对遭到破坏的耕地加以复原。而这些耕地是农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除了旅游业 ,列城地区的人们以务农为主。农民靠向印度军队出售大麦、土豆、小麦、以及其它产品平均每年能够获得1千美元(6680元)的收入。

而近期的这场洪水更加剧了当地群众对气候变化的恐惧。他们不知该如何解读或者解释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状况。然而,毫无疑问的是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一位名叫扎西朗杰的农民说道:“冰川正在迅速地消融,冬季越来越短,温度也越来越高。虽然仍然有降雪,但是却融化的非常快。”他还说道,众所周知的“冰川穿越”如今只能持续两个月的时间,而从前能够从12月延续到3月。冰川穿越是在作为印度河流域一部分的赞斯卡勒江的河面结冰之后,当地藏民冬季沿袭世代的习俗。他还指出了其它一些环境变化的迹象:“现在我们能够在高海拔的村子看到过去只有在低海拔的村子才能看到的害虫。我们还目睹了大麦在播种和收割时的一些变化。”

楚臣对此表示认同:“不论你认为这种气候变化是人为的,还是出于其它自然的进程,我们的周围都经历着很多变化。我们这里非常干旱,水源都来自于一些小冰川。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些冰川中有很多已经消融。不仅如此,我们本来已经非常有限的牧场也因为水源的短缺而枯萎。”

农民们担心,作为他们用水来源的冰川的面积如果继续缩小,他们也许会不得不离开他们的故土。“我们只知道耕作。如果没有了水源,农业也会随之消亡,这就意味着我们有一天也许不得不为了寻找水源而离开这片土地。”另一位农民索纳姆·坦达普说道。

然而,楚臣却认为还有其它的选择。列城营养计划组织已经与人称“造冰人”的土木工程师齐旺·诺菲尔展开合作。齐旺首开先河,创新性地发明了包括人造冰川在内的一系列应对水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方案。其方法是使一条水流改道,降低它的流速和流量,然后使它在山阴处聚集。这些人造“冰川”可以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的早期,天然冰川无法提供充足的水源时为农田提供灌溉用水。

诺菲尔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并未就此止步。目前,他正在一片辽阔的荒地附近修建一座蓄水池,从而将这一地区变为坎大都村的耕地。这位74岁高龄的老人已经为许多村子修建了大约40座蓄水池,使这些地区的农民能够将荒地变为肥沃的耕地。楚臣强调说,适应气候变化才是最好的选择。“你必须在适应或灭绝之间做出选择。”而这正是他想传达给农民的信息。

亚瑟·帕维兹,驻克什米尔的环境记者

图片来自亚瑟•帕维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