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为苹果清毒:很难

  • en
  • 中文

嘉宾作者施钰涵,中外对话实习生,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

北京苹果产品专卖店里挤满消费者

 

      1月20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联合其他几家民间机构发布了《IT行业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第四期)苹果特刊》,揭开了苹果公司不为人知的一面。报告认为苹果公司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劳工权益三方面都违反了承诺。此外IPE还采访了因正己烷中毒的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苹果公司疑似供应商)员工并制作成苹果特刊视频。会后,IPE号召公众参与“为苹果清毒”活动。

      面对这样的事实,消费者是什么态度?笔者采访了几位苹果顾客。

    Nano用户章倜说:“iPod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面对联建员工中毒事件,她说:“还是要看年轻人的社会责任心,不能只顾追求自己的应用需求或时尚追求。作为我个人,肯定是以后坚决抵制,劝说身边的人。”

      iPhone用户顾晓峰说:“使用WIFI时感觉很好,就是价格比较贵,有时需要第三方软件比较麻烦。”而被问及对这样的IT产业污染事件,他表示:“同类企业应该都有类似问题,如果调查,应尽量付诸法律。”

      不仅是年轻人,许多中年人也热衷苹果产品。大学教授许立冰就是这样,“我至今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喜欢iPod-其他任何一种电子产品我都是需要了才买,只有iPod一看到就迷上了。我买过 Shuffle、Nano,还有iPod的大音箱、小音箱、电池包。元旦居然又去买了个黑的经典款——已经到丧失理智的地步了。也许是他的设计理念针对的就是我这个阶层的人吧。”

      “用iTunes往classic里装音乐的时候觉得苹果特别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苹果在法律层面特别守法,而在灰色地带大做文章——这是个有文化懂法律的流氓——很难对付啊。现在这个流氓不仅有文化而且还懂法——大挑战。”她在看了特刊报告和视频之后如是说。

      另一位宋老师说,以前对苹果“印象一直很好,仿佛是先进技术的代名词”。而看过视频后,她坦言“十分震惊,想不到大家看好的苹果还有这等黑幕。”她还表示,如果仅是苹果的无良经营,那么消费者还可以抵制产品;但若是行业潜规则,是否凸显了行业监管部门的失职,并认为这样解决问题的难度将加大。

      中外对话采访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他说:“我们希望热爱苹果的消费者能向苹果作出表达,希望它能够做得更好。但好难,因为品牌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形成对认知的强力影响,甚至形成了话语权控制。比如相关报道在几个小时内被删除。”

     马军在1月25日网易微博直播中回复网友的质疑称,要消费者做出行动确实不容易,因为毕竟我们所发现的,不是苹果产品会直接伤害消费者,而是它在生产过程中间的毒害和污染。将对他人的关怀考虑到自己的消费过程中,这是不容易的,但面对今天污染蔓延的状况,如果我们不想让自己的消费给环境和他人带来危害,我们消费者需要跨出这一步。

      对消费主力军的中国大学生,他说特别希望大学生团体能够向苹果作出表达。在国际上,我们看到很多大学生团体在监督、推动企业改进环境和社会表现方面表现非常积极,形成了有效推动。“我们寄希望于中国的大学生。”他说。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研究员刘慧莉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目前搜集的网友反馈中,大部分人表示支持,但真正参与“给乔布斯写信”这一活动的人极少,并称这样的回应是意料之中——“公众对供应链的感知能力还不够,所以部分网友认为代工厂与苹果无关,甚至认为这次活动是一次噱头。我们环境组织会继续努力给公众传达信息。”

      问及接下来的工作,刘慧莉表示一方面他们将继续呼吁消费者,让消费者认识到自身行为会影响苹果的盈利,进而影响到苹果对此类事件的回应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将继续搜集证据,完善证据链。“有网友反应‘苹果车间’的存在,我们会去调查,用证据说话。”她说。

      达尔问的冯永锋表示,春节之后的行动将呈现多样化趋势,绝对不会放松对此事的关注。“揭示苹果及类似苹果的伤害,是我们2011年的主要业务。”他说。

      1月18日,苹果公司发布2011财年第一财季报告(截止12月31日止的三个月)。报告显示一财季内苹果营收267.4亿美元,净利达60亿美元。整个季度里,苹果共售出1624万台iPhone(较去年同期上涨86%),733万台iPad,413万台Mac电脑,1945万台i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