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十二五”规划如何体现绿色发展

“十二五”规划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规划”,这标志着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也是中国发动和参与世界绿色革命的重大历史起点。胡鞍钢及梁佼晨撰文。
  • en
  • 中文

五年规划是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五年规划是中国最重要的国家政策手段之一,起着明确国家战略和意图的作用。在中国的绿色发展战略中,五年规划的政策手段将继续处于关键地位,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五年规划体现着“分步走、上台阶”的发展思路,这既是我国过去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发展成功经验之一,也是中国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每隔五年即每个五年计划就迈上一个新台阶,而经过若干个五年规划的持续努力,积累下来就是“中国巨变”。

对于中国来说,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全局性的挑战。这既要求我们要有长期及远期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也要有短期的行动路线和具体政策,这就与五年规划“分步走、上台阶”的理念充分吻合。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已经表明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政治意愿,那就是与全世界一道努力,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工业革命前的2℃以内。而在2009年1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2020年中期目标,即能源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等。

从2005-2020年刚好是三个五年规划的时期,即“十一五”到“十三五”。在每个五年中根据具体的国情以及长期的战略制定出恰当的发展目标,实现一个“上台阶”,从而通过这三个五年规划的努力,实现长期绿色发展战略的2020年“分步走”中期目标。这就是中国五年规划发展哲学与绿色发展战略的完美结合。实际上我们也看到,在2005-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中,中国较为成功地完成了节能减排的各项目标,为2020年绿色发展目标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开局,即上好了第一个“台阶”。接下来我们就要认真研究制定并严格落实“十二五”时期的节能减排目标,进一步向绿色发展迈进。

第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订出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保持政策的长期延续性。中国的五年规划发展历史正是“政策长期延续性”的重要体现,虽然历经波折,但是追求现代化与国家长期最优发展战略的目标却一以贯之。因此,中国也是能够沿着同一方向,按照自身逻辑,持续地追求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少数国家之一,而不会出现因立场不同的政党之间的相互轮替而“推倒重来”。

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这样的长时间、全局性战略来说,政策的长期一致性是极其重要的。要切实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走低碳发展之路,需要对整个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进行大规模的调整,需要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目前的政策模式充分体现了其优势。中国现有的长期稳定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模式,加上五年规划的政策手段,保证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既能坚定地保持长期战略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同时又能通过五年规划的具体目标来制定灵活的、适应各个时期具体需要的政策。

而这些优势恰恰是其他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国。在共和党人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对于《京都议定书》以及减排义务采取的态度是不承认与抵制;而在民主党人奥巴马上台后则出现了政策大转变,美国开始积极地投入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并积极投资于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项目。然而,随着2010年底美国国会选举中民主党的失利,共和党取得了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奥巴马政府的系列绿色改革政策又再次蒙上阴影。因而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我国现有的政策一致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优势,通过五年规划的政策模式一步步转向绿色发展之路。


“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我们对“十一五”规划人口资源环境指标的后评估,指标完全实现。万元GDP能耗预计将实现下降20%左右的规划目标;耕地保有量控制在1.212亿公顷,优于规划要求;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5%,超额实现规划所规定的下降30%的目标,农业灌溉用水有效系数提高到规划要求的0.5;化学需氧量下降14%、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下降12%,超额实现下降10%的规划目标。特别是节能减排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起到了“硬约束”的作用。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为“十二五”实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


绿色发展成为“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

“十二五”规划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再次专篇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发展战略也形成了六大支柱,为此规划分为六章专门论述: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量;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十二五”规划更加凸显了绿色发展指标。绿色指标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不包括人口指标,资源环境指标由“十一五”规划的7个提高到“十二五”为8个,占总数比重由27.2%提高至33.3%。

“十二五”明确提出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目标。制定了到2015年减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减少量、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直接相对减排的量化指标,以及增加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新增森林面积的直接增强固碳能力的量化指标。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特点。

“十二五”规划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首次将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作为五年规划改革攻坚的方向。要求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把绿色发展贯穿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

“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实行“生态安全”战略。对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保障生态安全,明确国家生态屏障布局,实施专项生态修复工程,呵护生态环境,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绿色家园。

总之,“十二五”规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规划”,这标志着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也是中国发动和参与世界绿色革命的重大历史起点,还是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方案。这将在全世界产生积极地深远的影响。
 

 

胡鞍钢,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任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教授、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是一流的政策智库成员。他同时任供政府高级官员阅读的参考刊物《中国国情研究报告》主编。

梁佼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首页图片来自绿色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