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南京梧桐激起民间保树运动

南京街道两旁矗立的梧桐树,葱郁婆娑,优雅端庄,一度被视为这座城市历史的象征。如今,由于地铁扩建工程,这些树正被连根拔起,生存受阻,民众抗议声此起彼伏。孟斯撰文。
  • en
  • 中文

在南京具有历史意义的梧桐树因修地铁面临迁移和死伤,一场在网络上愈演愈烈的民间保树运动,正由南京蔓延至海峡对岸。

《新京报》报道,3月9日南京市太平北路40多棵梧桐树被“放倒”在地,准备迁移,为地铁3号线大行宫站让道。此举引发南京市民和国内网民的强烈不满。一些南京市民走上街头,参与“拯救南京梧桐树 筑起绿色长城”活动,给行道树系上绿丝带,更多公民以微博方式传播照片和消息,发起保护南京梧桐的活动。

据政府部门统计,南京地铁3号线、10号线的建设预计将迁移1100棵行道树。其中两百多棵是梧桐,部分梧桐的树龄达到了60年。而目前移植数目,已是此前和地铁部门协调结果。原计划移植树木达2600棵。

“梧桐树是南京的象征、南京的代表,多少老年人从海外回来就在看梧桐树。地铁施工为什么要这么大规模的砍,太可惜了。”一位市民在接受江苏新闻广播采访时说。

南京的路旁梧桐树已成为城市标志。1928年,孙中山遗体从北京移至南京中山陵,时任南京第一任市长的刘纪文选用了法国梧桐树作为行道树,种植在灵柩经过的道路上(南京现中山东路、南路、北路等以“中山”命名的道路)以及中山陵地区。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在微博上成为热门话题。有网友改编汪峰的歌《春天里》,献给南京的梧桐。歌中唱到:“如果有一天,我惨遭砍伐,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南京当地环境组织“南京绿石”在微博上发起了“微笑行动”,参与者手举的牌子上写着“请用你的微笑,让大树留在南京”和“不砍不移,不离不弃”,拍下照片分享在微博群“南京的梧桐树”内。该微博群由著名媒体人黄健翔创立,到3月18日已经有近万人加入,发言达16909条。

南京绿石总干事李春华认为,南京过去也曾为修地铁砍树,但此次引起的民间反应尤为剧烈,微博在传播消息上起到巨大作用。

黄健翔、主持人孟非、电影导演陆川等名人纷纷在微博上发动关注南京移树事件,在新浪微博上黄健翔的粉丝超过426万,孟非粉丝超过179万。在腾讯微博,孟非的粉丝达到669万,陆川则超过790万。

大量网民则通过投票和转发消息等方式参与和传播该事件。到3月18日,上文提到的“拯救南京梧桐树 筑起绿色长城”活动已有15160条微博转发。在对于“南京为地铁修建进行的移树工程”的调查中,3827人认为应该“立即暂停,邀请更多专家与机构重新评估方案”,占投票人数的98%。

但微博的传播似乎受到了控制。3月18日在新浪微博上搜索黄健翔带有“南京”关键字的微博,结果仅显示2010年6月前的微博,关于南京移树事件的则无法搜到。同样在新浪微博上搜索“南京”加“微笑行动”关键词,显示找不到相关结果。孟非在腾讯微博上关于此事的微博也已经消失。

尽管如此,此事仍经微博发酵放大,进一步被各类媒体关注,几天内迅速成为当地和全国性媒体上热度最高新闻之一。

正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南京市政府移树事件也受到国民党和媒体关注。著名政论家邱毅发微博说:“在两岸都在庆祝‘辛亥百年’之际,南京市府为建地铁而砍掉或移植具历史意义的梧桐,我身为国民党中常委,须表达最深沉抗议,国民党高层岂能缄默!” 他表示已向国民党副主席詹春柏介绍事件原委与南京梧桐树所代表的历史意义,詹完全认同,并表示会转告马英九主席。

据《联合报》3月17日消息,邱毅已在国民党中常会提案,希望透过海协会和海基会,治理南京砍梧桐树这件事。数天前,有大陆网民发起三一九护树游行,称不信这些梧桐“熬得过南京大屠杀,熬不过地铁”。

邱毅称已与南京市长季建业通过电话,表示会妥善处理。但由16日南京市政府所发的新闻稿内容看,对方只响应了少部份。

面对砍树质疑,南京政府虽有回应并解释并非砍断,而是移栽。但此说并未平息民怨。《南京时报》时政部首席记者朱福林追踪2006年地铁二号线主城区迁移190棵悬铃木现状,发现在白下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的苗圃里,83棵树,68棵死亡。最大的一棵死亡悬铃木,胸围280厘米,有80年树龄。2006年4月份移树的时候,南京市园林局的承诺是80%存活,实际情况是,80%死亡。

南京市城管局绿化管理处的副处长臧廷亮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承认该区养护的树,因为疏忽,只是“当年成活率”比较高。

据《南方周末》报道,在移树当年,2006年时任南京市园林局局长的解自来承诺:190棵迁走的大树确保不死一棵!“相关部门要签合同,死一棵都要有说法!”。如今,190棵树已经不可能迁回城内,人们也已无心追究当年官员的“军令状”。解自来也已卸任。

朱福林在其微博上说:“我们不只是想让政府少移树,我们更想让政府建立允许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我们并非纠缠于80%的死亡率,我们只是想知道那些纳税人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

《南方周末》3月17日的报道回顾了5年前地铁二号线建设由于更透明,争议较少:早在移树之前,地铁、园林部门就已通过媒体发布了相关信息,有关部门组织了“地铁二号线施工行道树保护情况的新闻通气会”。为确保顺利迁移,园林部门甚至公布了每个站点迁移树木的数量、准确迁移时间。但此次地铁三号线修建工程未能得到同样充分的论证和公示。

面对压力,15日市政府首度正面回应表示将优化方案保护大树。3月18日,南京市全面叫停地铁3号线的移树工作。李春华对中外对话说,南京绿石正在积极推动成立一个由NGO、媒体、专家和公众组成的四方小组,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政府的实际方案,真正体现民意。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2日消息,目前南京多个政府部门欲联合草拟有关文本,预提交南京市人大审议,以“城市护绿”为主题的首个地方性法规或许将率先在南京实施。

中国各地高速城市化建设与保护文化和自然的冲突已是普遍现象。学者熊培云评论道:“时至今日,‘建设暴力’却无处不在。南京的这些树,如果不是这次声势浩大的抵制,恐怕也要被砍个精光了。因为‘建设暴力’的逻辑是一样的,能砍三千棵树不被制止,接下来就一定会被砍倒三万棵,三十万棵……”

图片来源 b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