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zh

北京解渴:要南水北调,还是海水淡化?

北京极度缺水,什么办法可以救北京?是南水北调,还是海水淡化?冯洁、史秋娟报道。
中文

因为“饥渴”难耐,北京坐不住了。2011年6月14日清晨,一支来自水务、城市规划等机构的12人调研队伍,奔赴数百里之外的河北曹妃甸、天津两地,掂量淡化海水入京的可行性。

这个夏天,连续12年的干旱将北京推上了300万立方米的日供水极限,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标准十分之一的北京,陷入极度的水危机。

5月9日,北京市明确提出,要把引黄入京、海水淡化和岩溶水利用纳入战略规划并抓紧落实。这是北京第一次明确将海水淡化列入战略水源。

 “如果北京市现在下决心,2013年就能供上水。”现任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朱越杰说。在他的计划里,用两根直径1.5米左右的管道通过两级泵站,就可以把渤海的淡化水直接送到220公里外的北京东四环。

另一个淡化水重镇天津,目前已拥有北疆电厂和大港新泉电厂两个全国最大海水淡化项目,每日产能占到全国的1/3。按天津市水利科学院总工程师周潮洪的说法,淡化海水大规模进入市政供水“还悬在那儿”。不过,天津仍明确计划到2015年,淡化水产能再翻一番,达到48万吨/日,“有可能会往北京送”。

新一轮的城市水危机,令海水淡化的春天似乎呼之欲出。4月,科技部一官员曾在一个海水淡化的国际研讨会上透露,中国目前正在建设若干个5万吨以上的大型海水淡化项目。而正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中,一批国家级海水淡化产业基地,有望诞生在天津、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

目前,曹妃甸的淡化海水价格已宣称低至不到6元/吨,且有望进一步降低。在天津淡化所原所长李长建看来,水价构不成海水淡化的真正软肋,尤其与北京一直期待的南水北调工程比较而言。他说,2002年前后,当时的水利部领导称,南水北调的吨水成本,如果包括沿途征地、移民、管理以及调水造成的生态损失,会在20元左右。但“海水淡化成本再高也到不了20元。”李长建感慨。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都未曾公布水价成本的准确构成。这使得海水淡化和南水北调的水价比较,陷入糊涂境地。

2011年4月1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王会生在《人民日报》的撰文,称海水淡化技术已具备规模化应用的条件,其成本费用与远程调水相差不大,建议在进行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决策时,将其与海水淡化进行比较研究。

国开投正是中国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天津北疆电厂的投资方,此刻高调造势,多少是瞅准了南水北调延期后北京供水的意外缺口。

2008年底,当时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将中线一期工程调长江水入京津的时间,由2010年延后到了2014年,而东线一期工程,其通水时间也后调六年至2013年。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秘书长郭有智,在南水北调延期消息蔓延的2009年,曾去北京市水务局询问首都的缺水状况,他的朋友说“太紧张了,都不能说”。

同年,郭因为建议尽快上马海水淡化项目以解北京水困,当选2009年度《科技日报》评选的年度人物。

也是从2009年起,南水北调和海水淡化的利弊比较,在各个层面上展开。2010年6月,有关南水北调入户水价将高达8元到10元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作为主管的南水北调办公室不得不出面辟谣,并在2010年底组织调水、淡化两个领域的专家座谈,集中讨论成本下降空间以及输送可行性等关键问题。

迄今,南水北调究竟水价几何,仍在工程动态投资和国家政策之间变动。“南水北调的水价既算不清楚,也没人去算。”一位了解南水北调办公室调研过程的行业人士表示。

而调水和淡化水孰优孰劣,开始越辩越不明,以至最终出现“调水派不屑于比较、淡化派则不愿比较以避免人为对立”的局面。2010年冬天,南水北调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座谈会上,尽管民意热衷,但会上却并未有任何南水北调和海水淡化成本的直接比较。

国家海洋局一官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多次考察沿海早期的海水淡化项目。他无意质疑南水北调的经济性,却对东线工程心存疑虑。东线主要向天津和胶东地区供水,这一区域正好是黄、渤海沿海地带,“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为什么要舍近求远?”

这位官员还直言不讳,从历史上看,几乎所有东西向的平面调水工程都证明不成功。这个不成功的名单中包括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碧流河入大连。

周潮洪刚刚参加完天津市发改委组织的又一轮海水淡化调研,她无意比较海水淡化和南水北调的优劣,只是一再强调,“没有哪一种单一水源方案能够保障供水安全”。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将海水淡化技术应用于海岛、军舰。但直到2000年之后,由于企业力量的参与,多套大中型海水淡化装置才在沿海电厂等企业建成并成功运行。

但迄今为止,九成的海水淡化项目都是企业自用。根据中国脱盐协会的统计,中国现有海水淡化装置69套,设计产能约68万吨/天,实际运营的大概只有四五十万吨/天,每天产量甚至不如中东一家淡化水厂的规模。中国脱盐协会现在的乐观预期是,未来五年中国的海水淡化产量将达到140万吨、在建50万吨。

李长建认为, 海水淡化是否真能迎来春天,要看是否急需,“如果南水北调过不来,北京密云水库的水干了,那时就会不计成本了”。

冯洁,南方周末记者。 史秋娟,南方周末实习生。  (南方周末实习生张晴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文刊于2011年6月23日南方周末

 

首页图片来自绿色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