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应对气候变化,德班无功而返

南非召开的气候峰会上,虽然气候外交小有斩获,但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要的巨大进展依然遥遥无期。乔伊迪普•格普塔为您详细解读德班会议的得与失。
  • en
  • 中文

南非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已于周日草草收场。而会议做出的决议,就其本身而言,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几乎毫无用处。各国没有就控制引起大气升温的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任何新的承诺。

我们所得到的不过是一个将就承诺问题进行“协商”的许愿而已。会议取得的新的进展是,发展中国家所做出的承诺,不管这些承诺是什么,将在2020年后具一定的法律效力。而前提是194国政府和欧盟能够在2020年前最终达成协议。而这,却是一个很大的变数。这些政府目前的说辞是,他们将在2015年前达成协议。但是,从他们既往的所作所为来看,人们对他们信守期限的能力没有信心。

至少,欧洲国家也已经承诺,将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内消减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京都议定书》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具有此效力的法律文件。可是,即便如此,所有这些国家却都在消减幅度这个问题上语焉不详(他们需要在明年五月前就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同时,俄罗斯和日本两个排放大国已经表示,他们将不会对承诺期做出任何承诺。因此,承诺期有可能会在2017年或2020年终止。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也表示会对这一问题加以考虑。

对于那些想要退出的国家而言,议定书的震慑力非常有限。加拿大如今已经正式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而据加拿大环境部长彼得•肯特计算,这一决定将使加拿大避免因未达到减排目标而支付140亿美元(890亿元人民币)的罚金。当然,由于美国自始自终就未曾签署《京都议定书》,因此,议定书拿美国毫无办法。

所以说,我们目前还停留在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各国所达成的自愿减排承诺阶段。而我们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获悉,与将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保持在工业化前温度水平的2摄氏度以内所需的减排量相比,这一自愿减排承诺还有40%的差距。2摄氏度的温升是各国在哥本哈根峰会上一致达成的目标。而早在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已指出,温度上升2摄氏度很有可能会对“水资源供给、生物多样性、粮食供给、沿岸地区洪水、暴风雨和人类健康等问题带来破坏性影响”。

IPCC还指出,为了将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就必须在2050年之前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2000年的基础上减少50%到85%。而且,“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2020年之前达到峰值,并随后出现显著下降。”该组织认为,从短期而言,这就需要工业化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的基础上消减25%到40% 。同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必须有显著变化,以扭转目前的趋势。”针对这一点,国际能源署补充说道,全世界需要在2017年之前改变其能源投资趋势。因为,在此之后,所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

然而,各种迹象显示,各国对这些警告充耳不闻。

相反,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却成了一场擦边球大战。在非政府组织的焦灼不安和全世界媒体绝望的注视中,各国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做出任何承诺。一位第五次参与峰会报道的记者无助地问到:“一无所获究竟可以有多少种报道方式?”

成千上万人对达成协议寄予厚望,不论这个协议有多么不堪一击。可是,能够让最不愿妥协的国家接受的减排幅度远远不足以应对气候变化。目前,气候变化已经使全球的农产品产量受到了影响,使我们在小学时就学到过的水文循环过程变短、加快。其结果就是,旱季更加干旱,雨季的降水更多,暴风雨也更加频繁。尽管很多人对这一点表示认同,但是,致力于加速减排的国家似乎只有那些小岛屿国家。他们的家园和农田正被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淹没。而这,正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另一个影响。

今年所达成的新的进展就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将有可能必须对温室气体减排做出具有法律效力承诺,并且该承诺将在2020年后生效。但是,这一进展不仅罔顾排放的历史责任,更有违公平原则。 因为,大气中增加的温室气体中有90%以上是由富裕国家从工业化初期延续至今的排放所造成的。而且,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目前也只是北美和欧洲地区人均排放的一小部分而已。

可是,从排放总量而言,中国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印度位列第四。因此,即便是对他们而言,这些国家控制碳排放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峰会闭幕前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国国家规划最高权力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面对群情激昂的与会代表指出,他们这些国家已经做出了太多的努力。他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将2009年提出的议案上升至法律层面。根据这些议案,他们将对碳排放强度进行消减。换句话说,就是降低单位产出的排放,而非排放本身。大多数明眼人都会意识到,对于印度这样一半人口还没有用上电的国家而言,不可能要求他们对实际排放进行消减。因此,消减排放的责任还是会落在富裕国家的身上。可是,目前没有迹象显示,富裕国家会迅速承担起这一责任。

德班会议还取得了另外一些可喜的进展。在此次会议期间,2010年坎昆峰会期间提出的绿色气候基金成立了。尽管没有人知道能够筹措到多少资金,而且也没有迹象显示这项资金支持能够长期持续下去,但是,至少这意味着那些遭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贫困国家有望获得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气候变化。欧盟坚持《京都议定书》的承诺至少确保了碳交易市场会延续到2017年。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能够继续推进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从而在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同时,获得经济收益。

尽管如此,各方专家和观察人士依然不甚满意。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史蒂夫·萨维耶警告说,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我们提出的目标以及协商的进展速度都需要大幅度提高。“在一些问题上,外交政策和国家短期利益必须面对现实。等到2020年后再采取行动,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也为时已晚。那个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仅是3摄氏度甚至是更高的温升,还有随之而来的经济、社会及人类所遭受的灾难性打击。”他说。

还有一些其它非政府组织则更加挑剔。国际地球之友气候公正协调员莎拉·珍妮·克里夫顿认为,“政府再一次让众人失望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违背了他们的承诺。他们的举动消弱了气候行动的力量,却给他们那些靠气候危机发财的企业撑了腰。”第三世界网络主席马丁·豪尔则补充道,“到最后,德班会议留给人们的记忆或许只是,在公平原则基础上构建的气候变化框架协议的黯然退场,以及围绕一个连框架还曾确立的新协议的会谈的开始。”

然而,印度科学与环境中心的主任苏尼塔∙纳瑞恩认为:正是由于印度环境部长吉安提•纳塔拉吉在闭幕会议上慷慨激昂的演说,“此次大会才成功地将公平这个概念重新带回到谈判中。”

对此,我们仍需拭目以待。这次峰会是否能促使各方采取行动真正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根据创建气候行动追踪组织的科学家们的估算,实施当前公开的减排提案,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升将达到约3.5摄氏度。

随着德班峰会闭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长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说:“与会各国都暂时将各自的一些重要目标搁置一边,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 找出一个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未来几年将证明她的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事实证明她错了,而地球将依旧存在:在45亿年的漫长发展历史中,地球不仅经历过更高的气温,也经历过更低的气温,还经历过更猛烈的极端天气情况。但是,如我们所知,人类的进化很大程度上是在当前的气候和农业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人类的生存与此息息相关。由于各国政府没有尽最大努力去避免更加恶劣的气候的发生,因此人类的生存正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乔伊迪普
格普塔,中外对话第三极项目总监(南亚)。

翻译:东峻

本文图片作者:Michael Oko /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