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朝鲜半岛的希望绿丝带

莉莎•布雷迪发现,让人们对朝鲜半岛非军事区退避三舍的致命暴力却保佑着那里的野生物种繁衍兴旺。暴力冲突的遗迹能够成为绿色和平未来的标志?
  • en
  • 中文

朝鲜半岛中央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绿色细带。从卫星图像上看,这条蜿蜒曲折的条状地带刚好与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边界重合。在朝鲜半岛西部,细带两侧的视觉冲击尤其强烈:一边是首尔灰蒙蒙的水泥建筑,另一边则是开城南部毁林后留下的褐色荒地。在半岛的东边,绿带与太白山脉融为一体,几乎分不出边界。

但回到地面上,这条植被茂密的狭长地带则是一条无法逾越绿色屏障;包围在其两侧的层层围网都顶着怖人的铁丝圈,零星分布的观察哨所更是由全副武装的士兵严密把守。很难想象这样一片处在暴力夹缝中的土地会充满生机。但事实上,在这片韩朝之间的非军事区(DMZ)栖息着上千个在朝鲜半岛的其他地区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的物种。对于很多动植物来说,非军事区是最后的避风港,而正因为如此,很多致力于保护朝鲜半岛丰富生态遗产的人士纷纷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片土地上。

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持续冲突之后,曾以“锦绣山河”著称的朝鲜半岛如今饱受自然环境破坏之苦。面对列强对朝鲜半岛资源的争夺,二十世纪初的朝鲜危若累卵。1905年到1945年,日本占领朝鲜。他们对矿产等资源的野蛮掠夺造成了严重的毁林、污染和环境退化。

至少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砍树烧柴和开荒种地导致半岛山区土壤严重侵蚀,加剧了江河、溪流和湖泊的淤泥聚积。1950年到1953年的朝鲜战争波及整个朝鲜半岛,到处都有城市、道路、森林甚至是山体被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堪称疯狂的工业化运动更进一步破坏了半岛生态环境的健康,带来了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军事区生态系统的健康与韩朝两国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朝鲜半岛非军事区创立于1953年韩朝停战谈判。它既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同时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对于人类来说,这片土地上的上千颗地雷和两侧严阵以待的上百万士兵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但让人类避之不及的力量却让这片400平方英里的土地成为了其他物种栖息繁衍的天堂。丹顶鹤和白枕鹤都是非军事区中最有名也最常见的居民。除此之外,这块重兵保护的地区还生存着将近100种鱼类,约45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以及超过1000种昆虫。

科学家估计,非军事区中生长着超过1600种维管植物和300多种蘑菇、菌类和苔藓。陆地和水中生活着韩国青羊、亚洲黑熊、麝香鹿和斑海豹等珍惜哺乳动物物种。就连被认为自日本占领以来就已经绝迹的老虎,都曾被人目击在非军事区的山间散步。

在很大程度上,非军事区的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结论是在科学工作者对非军事区南侧平民统制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推论得出的。虽然这些研究并不完全准确,但非军事区生态多样性的巨大潜力已经足以促使许多人采取行动。

过去六十年中,韩朝之间时断时续的紧张局势曾多次接近爆发的边缘——从1974年韩国发现非军事区地下朝鲜挖设的突袭用地道2010年朝鲜炮击延坪岛——非军事区的生物多样性能否延续也随之成疑。保护非军事区的生态和文化财产迫在眉睫。

许多韩朝两国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便是韩朝统一后非军事区的去向。两国一旦统一,非军事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样一来两国边界地区的各种生态体系也必然受到威胁。

无论是在韩朝两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有很多人希望通过在非军事区现址上建立同等大小的永久保护区,防止非军事区的生态财富在韩朝统一后被破坏。已经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在非军事区内部和沿线建立一系列专属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以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遗产。

目前已经有两个项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即分别位于汉江河口附近以及非军事区以北邻近朝鲜元山的安边平原的两处鹤鸟保护区。前者覆盖了非军事区整个西部边界地带,向南一直延伸到首尔,每年都会有超过1000只白枕鹤来此过冬。国际鹤类基金会的乔治·阿奇博尔德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金汉圭(音)通过科学研究确证,这一地区对于鹤类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韩国政府也于1976年正式指定这一地区为国家级名胜区。

位于安边平原的第二片保护区作为白枕鹤和丹顶鹤的越冬之地,可以对非军事区内铁原盆地和半岛西海岸等越冬区起到补充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建立之始,安边平原的保护区项目就在国际合作下进行,吸纳了来自东京高丽大学、平壤国家科学院和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

安边保护区项目与当地农民合作,共同恢复水滨区、草地和森林栖息地,证明了人类和鹤鸟可以和谐共存。该项目已经得到了朝鲜政府的批准,它使科学家和农民得以创造一种环境上和经济上都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让鹤鸟和人类都受益。

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也正在取得进展。韩国旅游官方网站上提供到非军事区南部“和平生命区”旅游的机会。韩国旅游部门为“和平生命区之旅”制作的旅行指南包含大量介绍该地区自然美景的图片,并将非军事区宣传为“当今世界最后一片原汁原味的冷战边疆”、“一个和平之地”。

撇开营销和宣传的因素不谈,这条旅行线本身证明了韩国政府愿意促进并支持保持非军事区生态可持续性的努力。类似地,加图立大学和圣公会大学2010年初联合开设了一门名为“非军事区生命与和平”的课程,关注朝鲜战争的历史、非军事区在媒体中的形象以及当地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或许最为全面的方案还是将非军事区和附近地区作为单独的生态保护区和文化景点永久保护。为此,数个国际和韩国本土非政府组织一直致力于提高两国民众对非军事区的认识,并获取民众的支持;此外,他们还与韩朝两国政府密切配合,以期两国能正式认可非军事区在环境上和历史上的重要性,并最终将该地区划作跨国和平公园和加以保护。

非军事区论坛是参与上述行动的重要组织之一,其成立时间早于很多同类机构。该组织的使命是“支持韩国非军事区独特生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将其由战争和分裂的象征变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榜样”。非军事区论坛每年召开一次大会,对公众进行非军事区历史和生态重要性的教育。

该组织的首要和长期目标是获得韩朝两国政府的批准,并最终为整个非军事区和周边地区申请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这个跨国的自然公园将包括西海的水生态系统、汉江河口和低地平原、太白山脉的高海拔山区以及东海的潮汐区,几乎将整个朝鲜半岛各地的生态系统均涵盖在内。届时这个生态保护区的总面积将超过400平方英里。

如果说非军事区的存在时刻提醒着韩国和世界各国的人们意识形态和军事冲突的深远影响,那么它同时也象征着新一代人为了重振韩国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战争是人为的悲剧,但我们只要能从可怕的损失中接受教训,就能见到生态健康和相互合作的曙光。朝鲜半岛政治的过去和生态环境的未来紧密相连。非军事区已经成为了一条希望的绿丝带,代表了朝鲜半岛健康、和平的未来。

莉莎·布雷迪是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的历史副教授。

本文首先刊载于Solutions杂志。中外对话经授权编辑转载。

翻译:李杨

图片来源:Bret Saalwaech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