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香港:如何更顺畅地呼吸?

香港不断恶化的空气污染平均每天造成4人死亡。陆恭蕙指出说,为改变这样的状况,香港应重点提高空气质量标准、提高能源效率和实施"绿港"政策。
  • en
  • 中文

在全球性的压力下,香港不断恶化的空气质量日益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滚滚灰烟的照片登上了新闻杂志的封面,香港还是那个国际投资者向往的家园吗?这个质疑使香港的高层备感震惊。最近的调查显示,香港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市民最关注的事项;去年投资银行美林公司(Merill Lynch)警告说,恶劣的空气质量已经威胁到香港的长期竞争力。该银行指出,一些有良好训练的专业人士已经因为严重的污染离开香港,而且会有更多的人相继离去。

那么,香港的空气到底有多坏呢?

香港的地面空气质量经常低于当地政府的“空气质素指标” (AQOs),甚至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空气质量标准”。比如,2006年11月19日和20日的路边可吸入悬浮颗粒(即RSP,相当于PM10)至少超过世卫组织标准的300%。由于几百万香港人工作和生活在繁忙的道路附近,这就意味着这里的城市居民面临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当地卫生专家的研究表明,路边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每年导致了9万人入院,2,800例夭折。

香港空气质量的下降也意味着能见度的急剧降低。根据香港观测站的数据,2004年,低能见度发生的时间占18%,这是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香港最成问题的污染物除了可吸入悬浮颗粒之外,还有臭氧和二氧化氮。但是这些污染的源头在哪里呢?

香港大部分的电力依靠燃煤发电,实际上,香港二氧化氮总排放量中的一半以及二氧化硫的92%都是因此造成的。大多数香港电厂没有进行烟道气脱硫,尽管它们都安装了设备,政府也要求所有的新增发电容量都应该使用天然气。

香港的道路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每公里道路有差不多280辆车。这里的大部分车辆都是污染严重的超龄货车,很多穿梭于香港和珠三角之间。柴油商用车尽管只占车辆总数的23%,却造成了90%的RSP污染和80%的二氧化氮污染。双层柴油公共汽车和持续增长的私家车也加剧了道路拥塞和污染。

最近的研究表明,尽管船只的排放在总排放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它们对九龙半岛的人口密集的中心地带有很大影响,集装箱货场就在这里,对公共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船只的燃料污染性很强,而这些货场都是24小时运转的。

但香港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不仅在于自身造成的本地严重空气污染,还在于珠三角的工业所产生的地区性烟尘污染。

中国珠三角地区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严重影响着香港的空气。珠三角相当于旧金山湾区的大小,尽管地理面积并不很大,但80年代,香港的轻工业生产转移到这里,香港资本成为中国强有力的出口产品生产的巨大支持。尽管中国现在还有其他的出口产业基地,但广东省仍然占据着全部出口额的30%。

发电、能源密集型产业以及迅速增长的车辆都是珠三角的主要排放源。尽管已经改造了一些,但广东省发电能力中的大部分仍然属于高污染、能效低的小规模电厂。供电短缺意味着一些工厂自己发电,烧的都是低质量燃料。尽管政府提出警告、罚款并强制越来越多的污染企业更新设备或搬迁,但珠三角的空气质量仍然很差。

一项大约十年前的地区排放明细显示,香港污染物质的80%是从珠三角越境过来的,只有20%是由香港当地排放的。这使得许多香港人感到,他们对污染无能为力,只靠自身的努力不足以扭转事态,这种观点已经削弱了控制污染的努力。

但是,最新的研究(将于2007年3月由思汇政策研究所出版)表明,如果仔细研究地方监察站点的数据,并将其和气象信息放在一起,就出现了一幅有趣的画面。实际上,对香港的船只和交通排放进行更严格的控制,将会在公共卫生上产生切实的效果。这个新研究很可能推动香港政府采取远比以前更有力的行动来控制污染。但这件事情怎么推行呢?

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就是更新香港过时的“空气质素指标”。这个空气质量标准自从1987年设立以来,没有进行过任何调整。现在有很大的压力在推动香港引入世卫组织的全球性标准,它能更好地反映目前关于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认识。但是,香港政府似乎并不愿意采用世卫标准,因为他们担心,香港的污染已经超出了较低的AQOs指标,在世卫标准面前,香港空气质量缺乏指导的弊端会更加暴露无遗。专家们批评政府对空气质量标准重视不足,只把它当作一个单纯的行政方针,而实际上它的制定与保护公共健康密切相关。

在香港,污染是主要的致病原因。每年,污染造成1,600例死亡(每天4例),64,200例住院(每天176例),6,811,960例问诊(每天18,600例)。这些严重的健康损害每年造成的直接医疗花费以及生产力上的损失共达到20亿港元,另外还有疼痛、痛苦和个人损失等造成的进一步损失190亿港元。

除了严格AQOs标准,香港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提高能效:香港的能效政策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必须制定严格的建筑和设备能效标准。研究表明,如果能够把现在自愿性质的《香港建筑环境评审法》(HKBEAM)作为一项强制标准在所有商业建筑中推行,便能够节省香港30%的电力。

* 清除高污染的前欧(pre-Euro)和欧I(Euro I标准的车辆:政府向车主提供津贴,以鼓励他们将车辆更新为欧IV标准型。但是这应该和道路利用管理措施一起实施,比如禁止某些种类的车辆白天进入市区。

* 实施“绿色港口”政策:香港应该大力减少由于港口运转以及与出口产业相关的交通后勤部门所产生的排放。

* 与广东省合作:香港必须重视地区空气质量事务,建立面向未来的地区空气监理网络。


陆恭蕙为香港思汇政策研究所主席。

首页图片Tony Oxb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