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

中国应该复制美国的工厂化农业经营模式吗?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美国集约化养殖模式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但中国官员却不管不顾,一味强调在中国复制这种模式有多么重要。
  • en
  • 中文

过去30年,中国肉类产量取得了惊人的增长。如今,中国肉类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养猪总数占到世界的一半。虽然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水平还低于欧美国家——至少目前还是如此——但也已经从1961年的4千克增长到2010年的61千克。

但不同于美国,中国肉类生产所需的资源更为稀缺,比如,中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000立方米,美国则为9000立方米;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则仅为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尽管中国对此一直措辞谨慎,但自给自足的政策确实已难以为继。虽然粮食、肉类的产量均大幅提高,但依然不足以弥补不断增长的粮食贸易逆差。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粮食贸易逆差为310亿美元。

政府新提出的
解决方案是,允许进口小麦、大豆等商品,从而为肉、奶制品集约化生产释放土地和水资源。

然而,中国环保部一月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为过去30年肉类产量的提高付出了极大代价,牲畜已成为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主要源头。

另外,动物饲料的集约化生产也会引起土壤退化和水资源短缺,其中尤以玉米种植最为严重。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华北平原的地下水位在2000至2006年期间下降了61%,该研究对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质疑。

环保部官员将污染归咎于大规模农业生产,但未来20年,预计这种经营方式会成为肉类生产的主流。去年,双汇国际(近已更名为万洲国际)收购了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这再次证明中国公司希望借助美国的经验来发展集约化肉类生产。

然而,农业和贸易政策研究所最近发布的报告称,照搬美国的肉类生产模式很可能会引发很多新问题。这样做除了会很消耗资源,还会引起抗生素耐药性(中国畜牧业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占到现有种类的一半)和与饮食有关的疾病。

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有50%的人口表现出糖尿病早期症状,11%的人口已确诊患病(1980年发病率仅为1%),人们发现这与模仿西方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肉类和奶制品比例不无关系。

报告指出:“中国决策者把美国集约化猪肉生产模式视为维持中国粮食安全的手段。然而正是这种工业化农业经营模式,在美国引发了环境、公众健康和动物福利方面的问题。”

报告的作者之一莎法利·沙玛说:“有人说,污染严重的美国式肉类生产模式不适合中国,但中国却欣然接受了这种模式。”

总部位于北京的非政府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集约化农业生产会对生态脆弱的地区造成压力,中国追求西方那种过量的肉类消费是不对的。“这会破坏环境,对人类健康也无益。中国不应该学西方国家,不应该倡导这样的消费模式。”

中国科学院生态学家蒋高明赞同马军的观点。他说:“盲目照搬美国模式对中国没有好处。我参观过很多中国的养殖场。污染非常严重。有的养殖场压根就没有排污设施,有的虽然有设施却不愿意用。养殖场还需要大量的水,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它们一味追求利益,不考虑环境。我们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

农业和贸易政策研究所的报告还警告说,中国出现了农业综合企业的游说集团,由万洲国际等企业主导,阻止政府对养殖业设限。

沙玛说肉类生产行业和政府官员之间有一种“共生关系”,这使致力于推动新型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所谓的“龙头企业”能够对政府决策产生较大影响。

她说:“政府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龙头企业也认可政府指定的发展方向,这样就强化了农业综合企业对食品行业的控制。”

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的中国代表周尊国也说:“我认为,政府层面,即智囊团和各级官员,已经认识到了这对环境的影响,但他们优先考虑的问题还是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多年来他们(农业综合企业)一直引导着行业的发展,并被同行和政府看作是成功的典范。”

翻译:郭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