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还有多少沙子要挖?

蒋高明写道,中国持续不断的建设高潮在消耗着很多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他同时还呼吁,中国需要考虑发展新型住宅,而不是专注楼房的建设。
  • en
  • 中文

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一轮的乡村改造高潮。笔者现场了解到,山东北部某城市近郊农民几乎全部住上了楼房,还计划将开发区附近几十个村子的平房推倒了盖高楼。农民上楼了,土地腾出来做了工业区,农民变成了工人,这就是他们所理解的新农村建设,有人戏称为“新村建设”。

同时,城市化建设也在进一步加速。笔者近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获悉,一些地方大肆超标建设办公场所,一个仅有三十几人的“衙门”人均办公面积300平方米以上;有些城市党委和政府的办公楼的富丽堂皇程度令发达国家都吃惊。为了掩盖超标建办公楼内幕,广西某市向上级申请建筑用地和入住办公楼单位(科室)的清单上,连“殡仪馆”也赫然在列!

超标准建筑之风从党政机关开始刮起,很快蔓延到学校、医院、科研单位和几乎所有拥有一定权力和财力的单位。你到中国任何地方,最好的办公楼几乎都是各级政府的“衙门”,其次是高校,再次是重点中学。然而,建了这么多楼房满足需求了么?远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各级领导们的办公和居住条件提高了,北京市某区区长的办公室是300平方米;某研究所所长的办公面积是100平方米。在居住方面,对于某些领导来说,他们的居住面积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住房面积紧张的城市,也超过了200平方米,甚至往往还占据着几处住房。

建筑所需要的水泥、沙子、石头、砖头、木材、甚至活生生的大树、古树等基本材料,都要向农村掠夺,城市发展以牺牲乡村环境为代价。

在笔者家乡沂蒙山区,我看到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村里的一些有钱人,用低廉的价格将村里的河道承包了三十年,名义上种树,实际上盗卖沙子。他们雇佣了挖掘机挖沙,大量沙子被廉价卖给镇上,再由其它沙贩子高价出售给城市。这种破坏从2005年春节就开始了。据村里人介绍,10亩河道地一年卖下来,能赚10多万元。而目前,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个风气愈演愈烈。

除了沙子,今年又发现有人改卖沂蒙山区的大石头。一路上就见贩卖石头的大卡车往来穿梭,可见生意之热闹。

中国快餐式的城市化除了带来村落的消失外,还将消耗掉很多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沙子、石头、土壤。盖高楼肯定有很大的商业利润,然而,有谁会想到,有一天,国民富裕了,大家再也不愿意住在这“鸟笼”般的高楼里的时候,还要推倒高楼建矮楼或者平房。因为,那些高楼本不是什么艺术品,多是些粗劣的产品。而农民如果富裕了,他们也不愿意继续住在缺少人气的高楼里。西方发达国家早就走过了这样的弯路。

农民是与土地打交道的,他们很少像今天这样,住在离地面如此高的地方。农家院落尽管破旧,但是那里有历史、有文化。农家院构成了村落,村落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即使今后实现城市化,也没必要将农民“装”在方块楼里,而应考虑将旧村落收拾得舒适一些,更适合居住。农民比城里人所多的幸福感之一就是,他们居住在地面上,而不是居住在空中。新农村建设舍弃农村的优势,取城市的劣势,实在是不合算的。

沙子、石头、泥土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目前,国家对于乡村河道的管理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尽管各地河道属于地方政府的河道管理局管理,但是,一些承包人只要给村集体一些承包费,给河道管理部门交一些管理费(甚至根本不理这一套),拿到所谓的“采沙证”,那沙子就基本是承包人的了。他们雇用挖掘机和翻斗车,对河道肆意挖掘。笔者现场观察到,河道承包人每小时花200元雇挖掘机,挖沙的速度是每5秒钟1吨。那情景就跟“抢劫”无异。可怜乡村大好的河流湿地,被挖得千疮百孔。在山东农村,笔者几乎看不到小时候那种自然河道――当年河道两旁分布有宽约几百米甚至近千米的银色沙滩,沙滩上还有各种湿地植被。消失的沙子已经永久地封存在城市或者乡村建筑的水泥里了。没有沙子,河流失去了其重要的功能:泄洪和水质净化。

石头的命运也一样。在山东济南,一座山被切成“豆腐块”卖掉了,成为“愚公移山”的现代版;在泰安,十吨以上的大石头在公路边公开出售,名曰“泰山石”,据传有“镇宅”的功效,生意十分看好。更有甚者,中国宝贵的大量不可再生的石头(花岗岩和大理石)被加工成了各种形状的“艺术品”售给了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各国。此风不止,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将面临一场浩劫。有很好黏性的土壤被烧制成砖头,成为建筑材料。而上述建筑材料,可能会因“建了拆、拆了建”这一恶性过程不断减少物质来源。

建设新农村也罢,城市改造也罢,建筑一定要一次到位,要出精品,要成为文物,要能够坚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人均办公面积和居住面积要有个度,越节约越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节约下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为后代留下一点不可再生的财富。

遗憾的是,中国乡村的房屋几乎每十年一淘汰;城市楼房每二三十年就炸掉了重来;发达国家城市楼房的平均寿命是100年,而我们不到50年,个别地方楼房寿命更短,经常看到城市里崭新的高楼被炸的新闻。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我们担心,今后再盖房子,在建筑材料里,我们首先缺少的是沙子,然后是黏土,最后是石头。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首页图片由© Rob Welham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他提出的“城市植被”概念和“以自然力恢复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等观点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发表在“中外对话”上更多有关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文章:

1. 中国疯狂“造城”之忧

2.  不设防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