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当冰川融化 (1)

格陵兰岛正在变暖,冰川移动速度越来越快,冰层也逐渐消失。据菲奥娜•哈维报道,这一切发生的速度都比科学家的预测还要快,这一点尤其令人担忧。
  • en
  • 中文

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驶进迪斯科湾,冰层表面闪烁着光芒。汽车大的冰山漂浮在那些跟房子一样大的冰山之间。但这“房子”与我们所熟知的房子大不相同——它们如城堡、仙洞一样,是大洋、海风和千年降雪塑造的惊世骇俗的丰碑。水塘表面泛着不同寻常的蓝光。洋面上,一座有五个直边、正立方体状的冰山慢慢漂浮着, 漂浮着——它独特的形状似乎给它施了魔法,使它这样一直漂着。

这仅仅是我们最初看到的景象。之后,便是从迪斯科湾海域冰川漂出来的冰山和数百米高的冰崖。大多数冰山和冰崖会在到达这里之前破裂或沉没,但也有一些历经多年依然存在。自它们从北半球冰山盛产地——雅各布冰川崩裂出来,就以其庞大和危险著称。每年,350亿吨冰从格陵兰冰原裂开,其体积之大只有南极巨型冰层可与之匹敌。雅各布冰川,也就是格陵兰语中的Sermeq Kujalleq,每天移动40米。这个速度对于冰川来说非常快。

冰层常年向大海进发着。大雪飘落在广袤的格陵兰冰原上——这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正是雪的重量将海冰推出冰层边缘。但是对于雅各布冰川,以及所有格陵兰冰川,甚至世界上所有冰川来说,最值得注意的,还是它们向外移动的速度。

2002 年的雅各布冰川的排冰量占格陵兰冰原的6.5%,而且研究人员测量其移动速度仅为现在的一半,向峡湾排放的冰也只是现在的一半。这里冰川最早的地图是 1850年的,但从1950年起,科学家们对它的观察明显增多。冰川延续了过去几十年显著加快的移动趋势,最近几年速度增长更加明显。排冰量4%的黑尔海姆冰川情况基本相同。2000年,它的移动速度是每年8公里,而到了2005年这一数字变成了11公里,并自那时起开始加速

冰川移动加速的原因很简单:格陵兰岛正在变暖。欧洲环保总署(EEA)署长杰奎琳·麦克格雷德认为:“冰川消失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格陵兰岛变暖也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快。这是我们所担心的。”过去的100年里,北极变暖的速率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3倍,温度也持续上升。挪威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NERSC)主任奥拉·约翰尼森研究冰层已经30余年。他从来没有见过当前发生的状况。他说:“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正在见证温室效应,冰川移动加快,格陵兰冰原的冰层正在消失,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变暖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主流科学家们对此已毫无争议。这些迹象大多来自格陵兰岛,因为这里长期的气候记录给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 预测未来全球变暖的趋势。今年十二月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哥本哈根会议是全球最重要的气候变化会议,我们正处在会议的准备阶段。格陵兰岛,既是不同时代文物的贮藏器,又是可预知未来的水晶球。因此政治家们密切关注着它,准备勇敢地面对冰层融化所预示的危险。

我们的直升机落在雅各布冰川顶 端,丹麦政府官员弗雷德里克·斯密特斟满了几杯威士忌,放了几块从冰川上撬下来的冰块,这些冰块遇到酒立刻滋滋作响。“这里面的空气有几千年的历史啦!” 他笑道。格陵兰岛的冰块经历了多年的气候变化。每年都会积累新的雪层,其中小小的气泡记录了当时的大气情况。几个世纪以来,雪压得越来越紧,但雪层存留了 下来。科学家们已经掌握钻千米深的孔来提取柱形冰块的技术,他们可以小心地将这些冰柱切成薄片并加以分析。冰柱中的气泡透露了一些信息,比如当初下雪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研究人员们用这种方法苦心收集了过去10多万年的地球气候信息。

冰核的发现可以预示很多信息。过去的气候变化并不是温度缓慢、逐渐的升高。实际上,骤热、骤冷打乱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有时这种温度变化几十年就会发生一次。这使研究人员们想到了存在于地球的气候系统的反馈环和“引爆点”,因此骤热或骤冷变化自动加强加快。这样的反馈效应已经在格陵兰岛上有所体现。

站在冰川之上,远远的能听见冰山崩裂的声音。你还能听见持续不断的、奇怪的沙沙声,但你听不出这声音来自何方。其实,这是冰山融水从冰层缝隙中流出来的声音。流到底端的水成了冰与下面岩石之间的润滑剂,从而加快了冰川的移动速度。融化的水越多,润滑作用越大,冰层移动速度越快。

其他的“引爆点”还有:干旱加速亚马孙雨林消失。如果它真的消失,那么其中的碳就会释放出来,从而加速全球变暖。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如果前工业时代温度上升超过4℃,灾难就会接踵而至。世界上1/3的物种将会消失,数百万人将面临饥饿的威胁。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的国家,受到洪水、风暴的侵袭后,情况都会相差无几。

今年七月,来自29个国家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们站在世界最北端的四星级宾馆的阳台上,眺望着迪斯科湾和伊卢利萨特冰峡湾。他们是应康妮·赫泽高的号召而来的。赫泽高,这位直率的丹麦环保部长、曾经的电视记者,负责领导召开十二月哥本哈根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世界各国将努力达成一项国际协议,这项协议将限制各国温室气体排放,趁着犹未为晚之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后果。

2006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于气候变化经济学报告的作者尼古拉斯·斯特恩曾对我说:“我们每拖延一年,那么气候变化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应对气候变化的花费就越多。所以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一项协议,非常重要!”之前,提倡各国减排的框架公约历经几十年的争论后宣告失败。《京都议定书》要求:到2012年,发达国家平均要减少5%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对贫困的国家没有减排目标,但它们会从富裕国家的绿色投资中受益,前提是富裕国家认同这种投资可以使其从高碳经济增长转为低碳经济增长。

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署时看似赢得了广泛认同,可是如今墨迹未干,计划已经宣告失败。很明显,美国国会绝不会签署《京都议定书》,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也多年拒绝签订。而像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则想尽办法不履行它们的承诺。当乔治·布什当选美国总统时,《京都议定书》几乎已成废纸一堆。

气候问题谈判历经波折。到了2005年,《京都议定书》终于得以实施。但很明显,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切实履行它们所承诺的义务。全球气体排放速率超过以前任何时候。重新起用的《京都议定书》规定,1997至2012年为各国政府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阶段,未来会有很多这样的“承诺阶段”。到2012 年,第一阶段结束后,全世界都将开始努力创建一个新的框架公约——尽管第一阶段并未受到多少关注。

布什离任后,情况有所改观。现在每 个国家都不希望被遗漏,而且均表示应该就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达成一项协议。鸿沟依然存在,而且这鸿沟像格陵兰岛的裂缝一样深。相对贫穷的国家认为,富裕国家减排量并不够,它们作出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清洁能源的承诺也不足。新兴经济体很快将要为迄今为止全球大部分的温室气体排放负责,发达国家则在抱怨新兴经 济体不会接受所要求的减排目标。

近来召开了许多正式及非正式的政治性会议,比如旨在打破僵局的伊路利萨特会议。但要就重大问题达成共识,要走的路依旧很远。部分观察家认为,哥本哈根会议达成一项协议的可能性十分微小,所以最好推迟一年再谈判。

“假如看起来我们要面临的情况很糟糕,那不如推迟一年再谈论这个问题。”英国政府前首席科学顾问大卫·金如是说,他曾使托尼·布莱尔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这一论断当然不会影响丹麦人召开会议。而赫泽高皱着眉坚定地对我说:“只有一条路可走,我们需要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协议。这是最后期限。道路也许艰辛,但是我们能做到。”

下一篇:格陵兰岛上的生命

菲奥娜·哈维是《金融时报》环境通讯记者

来源:https://www.ft.com/home/uk

金融时报有限公司2009年版权所有

首页图片由 arjanv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