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确保中医的健康未来发展

中国传统医药药源是不可持续利用的。但朱绍荣说,人工培育是解决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可靠途径。
中文

野生动植物保护是人类保护自然和改善自然环境的重大措施。在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话题中,中药药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尤为引人关注。我们也十分关注中药药源的可持续利用,十分看重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同时亦十分关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如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历史与实践证明,在以利用野生资源为 主向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中,人工培育野生资源,是解决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靠途径。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中医药发展关系密切,首先体现在中医药所依赖的是自然界的动植物资源

中药,古称本草,中医所用药物均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这些药物在中医理论与用药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健康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与疾病控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人类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重新认识过程中,中医以天然药物抗御疾病的东方医疗健康体系,越发引人关注。在传承中医药文化方面,切不可以我们一家之见,去一厢情愿地“替代”与搭配。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资源的恢复与增长,保证自然生态的和谐,特别是通过人工资源的培育,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以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的保护与利用观才有利于促进保护与利用良性循环的形成。

为满足人民药用需求,中国政府早在1958年就发出了“发展药材生产,保障人民供给”的号召,并责成专门机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就紧缺,供给不足的品种进行人工养殖、栽培,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如人工养鹿、养熊、养蝎、珍珠、水蛭,天麻密环菌与茯苓菌种的突破,人工养殖天麻茯苓等等,不仅解决了药源,有的还因人工种养的成功而上了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可上餐桌名录。

追溯历史,中国历来十分重视药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药中几百个常用中药的人工栽培。中国人工培育的中药材占提供商品量的70%左右,而这些品种的人工培育,就是历代医药工作者将野生品种引进驯化、人工培育形成的人工培育资源。这些培育资源为中医药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国以科技为动力,促成人工培育资源的形成,成功品种不胜枚举:人参、鹿茸、天麻、茯苓等等,都是以科技突破生产关键技术,进而迅速形成生产力,形成可大量商品的人工培育资源。

众所周知,梅花鹿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下简称CITES)附录Ⅰ的保护物种,目前野生资源极为稀少,不足1000头。我国科技工作者经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培育了“双阳”型梅花鹿,以东北为基的“双阳”型梅花鹿,不仅产量高,茸型好,体型适中,适应性强,进而辐射到全国多个省市,驯养量近年已达40余万头,不仅成功的解决了鹿茸的全国供应,还成了可供出口的新型产业。成功的人工培育资源——人工养殖的梅花鹿还成了可供上餐桌附录Ⅰ野生动物。

人参、茯苓、天麻也是野生资源严重不足、人工培育资源成功取代的品种。野山参、野生茯苓、野生天麻,不仅野生资源枯竭,野生采集也由季节而受限。人参的人工种植,天麻、茯苓生长环境菌落的突破,这几种紧缺的植物药材也因人工培育资源的形成而解决了药源,同时,也保护了野生药源。

近年来,我国熊胆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是近代成功解决濒危药种药源的典型范例。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黑熊活体取胆技术,经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多部门、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完成了活体取胆这一涉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外科医学、营养学、药物鉴定学等多学科的边缘科学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又一个濒危物种药源的问题。新形成的养熊业,既保护了野生资源,又极大地提高了熊资源的利用率。应该说:活体取胆技术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我国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新兴养殖业正向集约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落后的生产工艺与管理方式逐步淘汰,绝大多数养殖场饲养条件已达到或者超过了国家林业局规范标准,特别是人工繁殖技术的日益成熟,圈存仔二代、仔三代生产群体也正逐年增加,生产企业正为黑熊养殖生产向CITES申请商业贸易注册 而积极准备,我们相信这一新兴的培育资源最终会被人们认识、认同。

随着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 ,人民对生态环境和野生物种的日益关注,CITES公约保护名录越来越长,一些动植物药材也先后纳入保护名录,中药的药源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CITES公约对人工栽培和养殖的濒危野生物种网开一面,凡是在人工栽培养殖仔二代以上的保护物种,不作为野生物种对待,给予豁免待遇,这也是中药濒危物种来源的一个出路,我们不仅要积极保护好野生资源,同时也要积极进行野生资源的人工培育,这是解决濒危物种药源的可靠手段。人工培育野生资源任重道远。为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们将会同各界同仁共同努力。

首页图片由 jabenaki

作者简介:

朱绍荣: 现任四川省中药行业协会养殖专委会秘书长、四川省中药材公司鹿场副场长。副主任中药师、执业中药师。19世纪80年代率先倡导发展人工养熊代替野生熊用于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