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中国的宗教与环境

彭马田曾报道了有志于保护中国圣山和野生动物的佛教徒和道教徒。他说,宗教能在保护地球的自然遗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 en
  • 中文

我对中国的兴趣可以追溯到35年前。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香港的一家孤儿院里作义工,正是那个时候,我爱上了中国语言、历史、哲学和传统,我的生活也由此改变。我曾经翻译过《易经》、《道德经》等古籍及八仙等神话传说故事。

而我对环境的兴趣则要早得多,可以追溯到一位热爱大自然的母亲及目前世界最大的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成立之初。在该基金会成立的头几个月里,我以学生的身份加入该组织。

幸运的是,我能把这两种热情和兴趣与我对现代文化中宗教作用的关注结合起来。我是世界宗教和环境保护联盟的负责人,该联盟是一个与世界上各大宗教合作的世俗基金会,通过它们的投资以及学术界、媒体的帮助,在各宗教的土地、森林、农场里开发环保计划。这也是各大宗教学说、信仰和修持的结果。从11年前成立以来,我们在世界上60多个国家开展工作。

我们于1995年成立世界宗教和环境保护联盟时,便受到中国道教协会的邀请去那里工作,中国成了我们首批工作地点之一。当我们告诉别人这些时,别人根本不相信,“你们要去和中国的宗教合作?不可能。你们希望他们从事环保工作?更不可能。”

在90年代中期,国际上几乎没有世俗组织与中国的宗教合作,就环境问题而言,除了其事关可爱的熊猫和其它几个象征性物种外,也不重要。

如今,宗教环境发生了不小变化。例如,世界银行在昆明佛教僧侣开展了一个合作项目,环境情况却发生了彻底变化。

在90年代中期,如果有人指出中国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消费观念、对能源的渴望、大兴土木和工业膨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那会被认为不合时宜。那些只懂得儒家世界观的人会喋喋不休地说,发展就是一切,权威不容质疑,想当然要惟命是从。简单说来,许多外国人认为,中国永远无法培植出一种本土的环境文化。对商界来说,这就成了他们对环境问题不闻不问的一个借口。而对环保运动来说,他们只能谨小慎微地和中国政府打交道,而从未向当局严肃地提起任何环保问题,其结果就是将这些紧迫问题搁置一旁,被漠视为文化上的无足轻重或不合时宜。

但是中国的宗教,尤其是道教和佛教都涉足于此,而且是大力投入。

1995年,中国道教协会发表了它的首个环保宣言,这使得世界宗教和环境保护联盟能够着手帮助道教人士实践他们在宣言中阐明的见解、教义和价值观。

在世界宗教和环境保护联盟的资助下,中国道教协会开展了对其主要圣山的考察。考察表明,像华山、泰山、峨嵋山或青城山等由于其固有的神圣性,相比其它没有被民众视为神圣的地区来说,生态状况维护得比较好。这一点即使是在倒行逆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是有效的。虽然道观、神像和圣书都遭到了破坏,但是这些山和其它地区相比,环境还是得以保护。这一点最近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及世界宗教和环境保护联盟共同开展的一项调查中获得确认。

中国道教协会与世界宗教和环境保护联盟的共同研究还发现,在那些宗教社团仍然大量活跃的圣山,其环保也更好。简单说来,多数公园看门人早上8点开门,下午5点回家。那些非法伐木者和盗猎者会在看园者不在的时候光顾。而在一座圣山上,一个道士很可能会在凌晨3点上山,或在半夜里入林冥想。这些宗教人士的活动起到了保护山林的作用。

1998年,考察报告还促使华山管理委员会同意把华山的多数道观归还给中国道教协会,部分考虑是希望能更好地保护华山的环境。

这项考察的成功也促使中国佛教协会与世界宗教和环境保护联盟联手,在其圣山上开展一项类似的考察。结论同样肯定了圣山上香火旺盛的重要性。

如今,这些调研项目又有进一步发展。在荷兰生态管理基金会的资助下,中国道教协会及世界宗教和环境保护联盟在陕西太白山重修了一座在文革中被毁的重要道观,作为道教的生态教育道观。在这里,道士们就圣山环境管理、对香客、游客们的环保教育接受培训,并搜集信息、编制教材,用于全中国各地区,特别是城市地区。一套有关道教和生态的招贴画已经印制完成。今年6月,道观环境与教育联盟成立了,其宗旨是通过道教这个媒介,协调并开展在中国的各个项目。

在佛教界也在兴起一场类似的运动,有计划在五台山开发一座佛教生态庙宇中心,并把五台山开发成一个完整的环境管理模式。

与此同时,世界宗教和环境保护联盟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开展针对中医药的一项计划,该计划特别针对用于中药药材的亚洲大型猫科动物尸体的非法进口。2001年,道教将中医药利用濒危物种视为不可饶恕的罪孽。基于这种认识,以及道士们研究避免使用濒危物种的中药替代配方,再加上佛教禁用非法中医药,我们希望能在普及的民间医药以及遏制需求方面起到重要影响。

但最大的一个变化可能连世界宗教和环境保护联盟都无法在11年前预见到。这个变化正是政府希望道、佛两教的教士们在使公民更具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负责的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中国已经意识到了几年前几乎无法想象的环境恶化带来的威胁。不顾一切搞发展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中国共产党发现中国如今正一味进行发展,拼命消费,人们的群体意识和负责感却正在丧失。响应共产党倡导的精神文化,即更高的价值观和更强的责任心,各宗教正协助人们树立一种超越自我及消费的观念。

因此,在今年4月,中国佛教协会与政府一起,以社会问题为主题,共同举办了一次世界佛教论坛,环境问题正是主要议题之一。以佛教论坛为契机,中国各地的佛教僧侣们启动了一系列项目,解决如森林砍伐、城市膨胀、垃圾、能源和道德观等与环境有关的问题。明年,一个与此相似的道教论坛将邀请各界道士来协助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发生了什么?

宗教和环境保护联盟与中国各大宗教进行合作的原因很简单。朝代会兴衰,政府会更替,经济指令又朝令夕改。但是佛教僧侣和道士们已经在圣山上存在了2000年,在未来2000年里他们很可能还会继续存在。与像这样的组织机构及信仰一起发展的项目能在未来数个世纪塑造环境。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政府虽然曾经试图在文革期间打倒宗教,而如今却又寻求宗教的帮助,重新树立一些重要价值观。佛教和道教多少年来都没有变化,在未来也不会有变化。

也许,引用道教针对环境的宣言能最有效地说明这点:

“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承受限度,对那些破坏生态平衡的事情,即使是有极大的眼前利益,也要自我约束,不能去做。道教认为,从根本上看,衡量人类社会贫富的标准,是世界上物种的多少。普天之下,世间万物一齐生长,才是富足。对一个国家来说,能使万物齐备,才是真正的富国,否则就是国运衰败之兆”。


作者简介:
彭马田(Martin Palmer)是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盟的秘书长。他关于公元前4世纪哲学家庄子的译著将于今年11月由企鹅出版社出版

首页图片Elizabeth Thomsen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