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中企频遇海外环保困境

中国留学生黄泓翔,两度只身深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探寻中企在当地开发过程中与其NGO及民众发生冲突的背后原因。
  • en
  • 中文

“万分紧急,我们希望联系中国媒体。”
2012年3月5日,我在纽约校园接到厄瓜多尔一个NGO打来的求助电话。
那时,中国驻厄大使馆已经被抗议声包围。拥有极强环境意识的厄瓜多尔,民间向来存在着反矿的运动传统。这一次对象是中资企业。
当晚,厄瓜多尔中央政府预定要与ECSA公司签订矿业合同:米拉多铜矿项目。这是厄瓜多尔历史上第一个大型露天矿项目,但因为其位于南部生物多样性与文化传统丰富的土著人栖息领域,合同的审批与签订拖了一年多。
ECSA(EcuaCorriente)本是一家加拿大公司,2010年被中铁建集团与铜陵有色合资的中铁建铜冠公司收购,从而成为厄瓜多尔最大的中资矿业公司。
这只是中国政府近年“走出去”战略的一个缩影,中国驻厄大使馆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有20多家中资公司在厄瓜多尔从事项目开发,投资总金额已超过22亿美元。厄瓜多尔已成为中国在拉美最大的投资国之一。
在中国国内,经常看到某某中资企业克服困难在非洲、南美洲立足等振奋人心的报道,但在国外,却常常听到反对中企的声音。
海外中资企业的真实形象,究竟被误读了还是被遮蔽了?2011年12月份,2012年3月份,我两度踏上了厄瓜多尔,走进亚马孙。
NGO的“眼球战术”
“我们直到两天前才知道这个合同要签订了,这显然是总统的政治策略:3月8日就是全国反矿大游行了,如果不在那之前签掉,之后可能更难。”费丽莎是厄瓜多尔环保NGO “AccionEcological”中负责矿业项目的工作人员。
“时间太仓促了,来不及深思熟虑,我们只能去中国大使馆提交请愿书。”8名抗议者当天闯进使馆秘书办公室,用丝巾把门反锁起来,要求见大使。
当厄瓜多尔军警最终包围了请愿者并且剪断丝巾时,费丽莎还不慌不忙地从里面拍照。被逮捕不算什么,让事情引起关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请愿活动并没有出现任何暴力,激进而非暴力,眼球战术和法律途径并用,是“AccionEcological”的信条。他们并不特别针对中国人和中国政府,而是聚焦矿业开发本身和政府责任上。
在厄瓜多尔的相关法律里,一个矿业协议的签订,首先是由开采公司提供环境影响研究,然后环境部会召开会议咨询当地民众的意见,如果最终通过,才会颁发环境许可证。在那之后,公司才能与政府签订开采协议。
但米拉多铜矿项目的环境许可证还没有被颁发,环境影响报告中的诸多争议也没有得到解决,协议却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提前签订了。
“政府说,我们是少数激进而不明真相的生态学家,被政治右派势力利用了来进行政治上的斗争。”费丽莎苦笑着说。
“反发展”还是“自然权利”?
“但矿业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发展,你们就不想让当地多修点学校和医院吗?”我问费丽莎。
“你说的其实是很荒唐的逻辑,”费丽莎严肃地反驳。“教育、医疗等,本来就是政府基本的义务,为什么人们非得以喝带重金属元素的污水来换取呢?”
“历史证明了,矿业和石油给资本家和政客带来了财富,留给当地人的永远是污染、贫穷和开采后的一片狼藉。当地人也许会分得一杯羹,但得不偿失。”她反应激烈。
厄瓜多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自然权利”列入宪法的国家,公众对资源能源等大型开发项目的质疑从来没有消弭过。费丽莎认为,南美亚马孙地区从来没有这样的大型矿业项目,在缺乏经验和足够法律规范的情况下,它很可能重蹈当年雪佛龙石油污染案的结果:企业和政府的荷包丰满,当地则成为全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区域。
“我们符合环保规定”
只相当于中国一个省份大小的厄瓜多尔,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著称,根据《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宣言》,他们拥有“不被外界侵扰”的权利。然而,数十年来,道路和石油管道插进了茂密的雨林,大量的人口拥入和毁林,催生了一批高度依赖石油的城镇。
索拉达在科卡一家帮助土著居民维护权益的NGO工作。在她看来,石油行业一方面给土著人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另一方面也冲击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开始被金钱诱惑,为了牟利而大量捕猎,开始跟开采企业谈价钱,出卖自己的土地。
今天,矿业和水电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其中中国企业的身影日益活跃。而中国铁建合资公司旗下的厄瓜多尔科里安特公司(ECSA),则是上文提到的这次反矿运动的主要对象。
“我们花巨大的成本打斜井,从而减少地面上的森林破坏面积;为了避免水污染,我们将废水进行处理后,注回地下;我们对空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都完全符合厄瓜多尔环境部的规定指标。”介绍者海洛是中资企业安第斯石油公司负责环境安全的官员。
这位厄瓜多尔人为自己的中国东家辩护,“在开发时符合环境部的各项规定之余,还努力为当地经济创造机会,捐资给学校等,我们已尽了最大的社会责任了”。
受访的厄瓜多尔环境部副部长与专管Yasuni地区的官员,也表示中国公司,乃至于在厄瓜多尔的所有石油公司,其实都是符合这些规定的。
“什么是符合环境部的规定?那些规定本身就是关于你能破坏多少、怎么破坏的规定!”娜塔莉亚是另一个NGO Pachamama Foundation的官员,她告诫我,一定要看透这所谓的环境规定的本质。
被封闭助长的对立
2012年1月份,安第斯石油公司区域,发生了厄瓜多尔民众第一次针对中国公司的激烈抗议事件。3月份,米拉多铜矿协议的签订又引发了民众首次针对中国企业的抗议行动。
中资企业的脸谱,到底特别在哪里?
“他们特别封闭。”教师露琵塔说。在她看来,即使各国石油企业总体封闭,但中国公司表现仍然欠佳,“一方面,他们在石油开采区拒绝外人进入。另一方面,他们严格管理自己的员工,不愿意让外界了解他们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和一般民众、NGO打交道,只是跟中央政府谈”。
我试图向露琵塔转述中资公司采取的环保措施,诸如把废水注回地底和打斜井时,她却淡淡说道:“但是,你怎么能相信一个来自自己70%的水源都被污染了的国度的公司呢?更何况,他们不跟任何人沟通。”
然而,厄瓜多尔人又何尝懂得中国人。中石化的一名基层管理者陈多尔(化名)无奈地表示:“在这里的中国石油分公司很多,其实不同省份的中国人之间也很少交流。”
或许这里没有简单的对与错,更多的只是不同价值观和文化的冲突。
“像米拉多铜矿这样的项目,如果和当地人交流沟通多一些就会好很多,哪怕是一周跟他们开次座谈会。”一位中资企业的内部人士叹息。

黄泓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
原文刊于2012年4月17日《南方周末》
图为基多市民的抗议集会,来源:Dec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