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协作为臭氧层撑起保护伞

今年已经进入第二十五个年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不仅拯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更将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减缓了十年。如果有了中国的合作,它将能取得更多成果。 
  • en
  • 中文

气候变化并不是我们面临的首个全球性污染危机。将近四十年前科学家就发现,一种名叫氯氟烃(CFC)的化学物质正破坏着地球脆弱的臭氧层,逐渐将人类暴露在危险的太阳紫外线直射之下。

如果我们当初没有采取行动保护臭氧层,那么全世界就将有上千万人罹患皮肤癌、白内障和免疫系统紊乱等可怕的疾病。世界粮食产量——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但世界各国携手同心,防止了一场灾难的发生。1990年,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达成了首个真正世界性的保护地球大气公约之时,人类历史掀开了光辉的新一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用公正合理的条款将世界各国团结在一起,逐步停止氯氟烃的生产,保护臭氧层,并拯救上百万人的生命。

当世界急需达成一项全球性协议遏制能引起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排放时,我们在解决臭氧层危机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铭记和借鉴。

逐步停止使用氯氟烃

《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的达成最早要追溯到1974年。当年,化学家舍伍德·罗兰和马里奥·莫利纳发现喷雾罐释放的氯氟烃会一直到达地球平流层。在那里,强烈的太阳光线将氯氟烃分解,进而引发能破坏臭氧分子的化学反应。随着臭氧层不断变薄,危险的太阳紫外线将越来越多地到达地球表面。

这一发现后来为罗兰和莫利纳赢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在其公布之初却褒贬不一。一方面,工业化国家的上百万消费者弃用氯氟烃喷雾罐,类似产品的销量直线下滑。但另一方面,生产这些化学产品的大企业却对使用氯氟烃的风险嗤之以鼻。冰箱和空调等其他产品中氯氟烃的使用量仍然在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氯氟烃的生产已经重新回到了1974年时的巅峰水平,并且仍在不断迅速上升。地球臭氧层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

南极臭氧层空洞的惊人发现进一步增加了问题的紧迫性。到1986年,就连化工产业也开始承认,应该限制氯氟烃的使用,而且的确存在可用的替代品。

1986年,一个名叫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的环境组织——也就是我目前工作的地方——提出在十年内逐渐禁绝氯氟烃的使用。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提议人们立即开始使用替代品,并鼓励人们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现在仍在使用的氯氟烃;而且所有生产并使用这些化学品的国家都应该采取行动。

三十年前,氯氟烃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虽然发展中国家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协议的谈判。1987年,为了防止数百万人将患皮肤癌的预测成为现实,46个国家达成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一致同意,工业化国家将首先采取措施,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将氯氟烃的产量减半。发展中国家达到这一目标的期限则为二十年。

在达成《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几个月之后,科学家找到了氯氟烃造成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确凿证据。原《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约国意识到,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所以在1990年,他们强化了原有议定书,加入了一个由三部分组成、体现“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方案。

首先,发达国家同意以更快的速度采取行动,到20世纪90年代彻底停止氯氟烃使用。

第二,包括中印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同意在发达国家达成目标十年之后禁绝氯氟烃。

第三,发达国家同意捐资成立多边基金会,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分担利用安全替代品的部分成本。

这项方案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从中国到南苏丹,如今地球上的每个国家都是《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正式缔约方。在随后签订的多份协议中,各缔约国反复表示要限制更多化学品的使用,加快淘汰氯氟烃的进程,持续为多边基金会提供资金。中国企业至今已经从多边基金会获得了价值十几亿美元的技术转让援助,占多边基金会对外援助总数的份额超过三分之一。

延伸阅读:《气候变化没有B计划

我们很难描述我们成功避免的是一场多大规模的灾难。上百万人得以保全生命。上亿人得以免受癌症之苦。一场农业浩劫得以避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保罗·A·纽曼博士将此称为“我们成功避免的那个世界”。您可以在NASA网站上阅读纽曼博士的文章,或者点击此链接观看纽曼博士解释这一问题的视频。

那么我们从中学到了哪些东西?

首先,地球臭氧层的修复得益于世界各国的携手合作。这种合作并不仅限于停止使用氯氟烃的问题上。各国还一致同意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逐步淘汰包括含氢氯氟烃在内的其他能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如果有关决定能得以执行,科学家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就能完全愈合。

第二,《蒙特利尔议定书》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大有帮助。氯氟烃和含氢氯氟烃具有很强的吸热能力,淘汰这两种污染物质已经将全球气候变化的脚步放缓了十年的时间。如果我们当初没有采取行动,如今世界所遭受的热浪、干旱、洪水、暴风问题将更为严重。今年出现的极端天气也将更加严重。

但我们同样发现,一种名为氢氟烃的氯氟烃替代品也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氢氟烃也是危害巨大的温室气体。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任由大气中氢氟烃的含量增加,其到本世纪中叶所吸收的热量就将达到氯氟烃巅峰时期的水平。

所以包括岛国密克罗尼西亚、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提出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框架下逐步淘汰氢氟烃。他们认为,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缔约方有责任保证氯氟烃替代品的安全无害性——而其中就包括不能加剧气候变化。

中国阻碍氢氟烃谈判

大多数缔约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在淘汰氢氟烃问题上取得进展,只要各国可以在行动的时间表和经费问题上达成共识。但中国、印度和巴西三国到目前为止一直在阻挠有关谈判的开展。

中国的理由是,氢氟烃问题应在气候变化协议的框架下解决。中国还提出,发达国家应该先于发展中国家采取行动。但很多观察家认为,这样的提议只能使谈判陷入僵局。气候变化条约谈判的主要问题是二氧化碳和能源,短时间之内根本不可能触及氢氟烃等其他造成气候变化的污染物。

而且如今的世界已经不是二十五年前的世界了。二十五年前,几乎所有的氯氟烃都是在发达国家生产的,因此有理由要求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采取措施之前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氢氟烃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中国已经是氢氟烃的重要生产国。如果以当前的趋势继续下去,未来世界绝大多数氢氟烃将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和使用的。

诚如中国所指出的那样,所有国家都需要在气候条约的框架下采取更多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但是我们不能坐失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下获得进展的良机,毕竟此前的时间已经证明,该议定书能有效地促使那些生产并使用此类化学物质的企业做出改变。

中国的领导作用可以催生另一个公平公正的全球性协议,并获得相应的回报,造福中国和印度等地那些已经开始生产气候友好型氢氟烃替代品以及相应设备的企业。此外,中国如果能在具有世界最佳记录的条约框架下促成氢氟烃问题的突破,就能帮助各国建立互信,而这正是打破目前气候谈判僵局所需要的。

我相信我们能够成功。《蒙特利尔议定书》有力地证明:世界上将近两百个国家可以齐心协力,保护他们的人民免遭全球性污染灾难的伤害。

如果我们能保护臭氧层,就一定能找到办法保护地球的气候。

大卫·东尼格,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气候与清洁空气项目政策主任。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保护组织,美国、中国和印度等许多国家都设有办事机构。

译者: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