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美国:加州连年大旱 恐需调水工程

为了缓解近期连续不断的旱情,加利福尼亚州不得已采取限制用水的措施。有建议指出应采取类似中国南水北调项目那样更长期、更激进的手段来解决水资源供应的问题。
  • en
  • 中文
这对加利福尼亚而言是史无前例的。州长杰里·布朗站在枯草丛生、乱石嶙峋的内华达山脉高山草甸上宣布,整个加州将实施强制限水措施:“我们必须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来应对这场史上罕见的旱灾,”他说,“我们身处在一个新的时期。”

往年这个时候,布朗举行新闻吹风会的太浩湖(Lake Tahoe)附近地区应该覆盖着五到六英尺厚(约合1.5到2米)的积雪。加州的水资源30%来自高山积雪,但今年非比寻常,高山积雪量降至平均水平的5%,这是加州1950年开始进行全州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考虑到目前雨季已经结束,旱情恐难在短时间内有所缓解。

因此,加州政府要求居民和商家将用水量在2013年基础上减少25%。高尔夫球场、校园和公墓为了达到限水目标不得不加装节水系统。农民以及其他商家一旦被发现非法引水将面临高额的罚款。与此同时,加州对全境居民提供优惠价格,鼓励他们购买节水设备。

上述措施听起来有些激进,但许多专家认为现有措施仍不足以满足中长期节水的需要。大多数人认为,对加州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是当务之急,此外还需要加大对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其他处理技术的投资。此外,环保主义者还呼吁对耗水量巨大的农业以及油气产业进行限制。

有人甚至提出,应该采用更为宏大的全国性方案增加美国西部地区的水资源供应量。近年的一项提议日益引人关注,即从易发洪涝灾害的东部向西部调水——类似于中国饱受争议的南水北调项目。

加州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都建于八十多年前。根据相关统计,输水管道泄漏大约造成10%到15%的城市水资源流失。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已经拨款数十亿美元用于管道整修维护,但在食品与水观察组织(Food & Water Watch)加州负责人亚当·斯考看来,规模较小的城市需要更多帮助。“投资重修我们的水利基础设施应该是地方、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共同承担的责任。”

各地社区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用水问题。加州的一些村镇正在新建或者重启海水淡化设施。但批评者指出,这些设施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能源消耗量很大,因此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水资源循环利用才是更有潜力、性价比更高的减少地表和地下淡水使用的方案。

橘子郡新建的一座废水处理厂常被誉为未来水资源利用的样板:这座废水处理厂采取“从马桶到水龙头”的方式,将循环处理过的废水直接注入地下水,使经过循环处理的水在下渗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过滤。斯坦福大学的ReNUWit研究中心正专攻废水循环利用技术的商业化推广。

焦渴的农场

但许多环保人士相信,如果州长不对占加州用水总量80%的农业部门采取限制措施,任何循环利用的手段都无法解决加州的缺水问题。目前美国本土种植的蔬菜、水果和坚果中有将近一半来自加州。“他的计划中既没有规定农业部门的限水目标,也没有禁止新种植耗水量大的多年生作物,”加州水资源影响网络(California Water Impact Network)组织的水资源政策分析员汤姆·斯托克利表示。

说到耗水量大的作物,斯托克利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杏树。根据《琼斯夫人》(Mother Jones)杂志的调查报道,中央谷( Central Valley)的农民每年产出6亿磅(超过27万吨)杏仁,而每颗杏仁平均需要超过一加仑(大约4升)的水。

对于杏仁的生产,重视商业发展的政客与环保人士的观点截然不同。南内华达州水务局前总经理帕特·马尔罗伊认为,对全球需求量极大的农产品生产施加用水量限制是不现实的。“即便你停止这一片土地上的生产,其他地方也会种植这些作物。”她说。

加州杏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中国是其最大的市场之一。“人类对食物的需求日益提高,且没当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成功地从发展中国家转为发达国家的时候,人们的饮食就要发生一次重要的转变。”,布鲁金斯西山(Brookings Mountain West)的研究员马尔罗伊说道。

保护的极限

马尔罗伊也认为水资源保护是当务之急,她提到了内华达州在减少水资源利用量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可是一旦你达到了保护的极限,就必须设法从其他渠道获得额外的供应。”她认为有必要对从密西西比河向科罗拉多河调水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这条拟议中东西走向的输水管网类似于中国的南水北调

但这个提议遭到了环保主义者的一致反对。“这种成本高昂的基础设施项目根本没有关注到水资源问题的根源。”斯托克利表示。这样的项目也的确难以落地:在美国,水利事务的相关权力分散在各州,而西部地区的水资源使用权则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合同所规定的,这些合同最早可以上溯至土地复垦时期。

至少在这一点上,马尔罗伊与环保主义者的看法是一致的。美国缺少全国统一的水资源管理系统,而眼下加州的困境越发突显出此类政策的必要性。


译者: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