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中国尚无可能制定抗生素排放标准

国际组织呼吁立法来强制抗生素企业遵守最高的环境标准,并希望中国严加管控抗生素排放。但中国专家认为,在宏观性污染尚未解决的当下,中国不太可能制定抗生素排放标准。
  • en
  • 中文

近期,国际组织呼吁抗生素医药产业公开供应链,制定抗生素企业排放标准。但中国科学家告诉中外对话,中国目前不太可能制定针对抗生素排放的标准,但可在抗生素污染严重地区先行试点增加抗生素检测指标。

抗生素耐药性危机正在上升。世界卫生组织说,如今,抗生素耐药性是对全球卫生的最大威胁。它会影响每个人,无论其年龄和国籍。

中国是抗生素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国际组织呼吁中国政府加强抗生素生产管理,并呼吁国际社会通过立法来管控抗生素企业。

11月,在全球首个抗生素认识周期间,欧洲公共卫生协会(The Europe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 和美国社会团体SumOfUs在布鲁塞尔举行活动,呼吁欧盟以及国际政策制定者通过立法来强制抗生素医药产业公开供应链,遵守最高的环境标准。他们认为,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污水中有大量抗生素残留,这加重了抗生素耐药性危机。

欧洲公共卫生协会政策经理Sascha Marschang说,对于这种极度可怕的给全球带来危害的生产行为,欧盟必须负起责任,从政策和国际法的角度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否则人类将回到黑暗的时代,连一个简单的手术都无法进行。

抗生素耐药性危害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人体的不当使用,二是集约化养殖中的滥用,三是制药过程中的排放。中外对话所采访的专家都认为,关注抗生素的耐药性应该把重心放在前两个使用环节。

但国际组织认为,前两种已经得到重视,而第三种被忽视了,但这一环节非常关键,不能缺少。

SumOfUs在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全球医药行业的高度不透明助长了抗药性危机。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是医药公司公开其供应链,提高透明度,并将环境准则纳入到生产标准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这是目前全球应对抗药性策略中非常关键但仍缺失的一环”。

SumOfUs对中国企业和政府也提出了具体建议,建议中国生产商一要使用清洁生产技术,例如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生物法替代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学法,以消除生产环节中的有害物质和其他污染物。二要用严格的环境管理系统来确保对固废、废气和废水的安全处置、转移、存贮、循环再利用和管理。

对中国政府的建议是制定抗生素生产企业的排放标准。对地表水和土壤中的抗生素进行监测,加强对环境中人工抗生素对抗药性影响的研究等。

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成本低廉而承接了这种高污染的制药产业。中国供应着全球 90% 的抗生素原料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但虽为抗生素第一生产大国,中国在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尚没有加入抗生素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抗生素企业的负担,但给中国带来的是昂贵的环境代价和居民健康代价。

河北省是抗生素生产大省,出口的抗生素30%来自这里。中国某环保组织告诉中外对话,今年10月他们专门去河北调研。行驶在石家庄市栾城工业园区,尽管车窗紧关,但仍然有一阵阵浓烈的药味扑鼻而来。工人们对烟气药味置若罔闻。当地居民告诉他们,因为近年为了治霾,上级主管部门经常下来检查,生产企业污染排放比起以前已经有了改善。

在2014年底,中国官媒中央电视台曝光抗生素企业数据造假、污水直排河流,周边臭气熏天,居民癌症高发。这些污染工厂有知名药企。例如,在环保治理方面素有行业标杆之称的抗生素企业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外排污水中,抗生素含量惊人。鲁抗环保工作人员对央视说,污水经过处理后已经不含抗生素残留,但调查发现,这种所谓经过处理的污水中,抗生素含量依然很高。

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的污染地图上,有近3000条包括抗生素企业在内的药企污染记录。

但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中外对话,研究中心并没有从抗生素污染的角度来对企业进行过监督。他说,至少目前看来,“抗生素不是污染”,因为抗生素跟一般污染物不一样,它的危害是耐药性,至于抗生素吃多吃少对人体有什么危害,目前还不能鉴定,抗生素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还不清楚。

与马军看法不同的是,中科院研究人员认为,环境中排放的抗生素也是一种污染,但官方尚未引起重视。

中国科学院专家应光国花10年时间,绘制出了中国的抗生素污染地图。但是,应光国向中外对话强调,他所发现的抗生素污染主要来自于养殖而不是抗生素生产。

应光国的团队重点监测了环境中常见的36类抗生素,它们的排放量高达53.8万吨,其中46%到了水体里,54%进入了土壤。海河和珠江流域是环境抗生素污染最严重的两条河流,平均浓度超过79.3千克/平方千米。就抗生素年排放总量而言,洞庭湖排放量最大,高达3440吨。黄河、淮河、扬子江也是排放量最高级别的流域,都超过了3000吨。总量较少的是北江和珠江三角洲流域。

中央电视台去年报道说,在南京市和安徽省居民家的自来水中检测到了抗生素,这引起民众担忧,质疑现行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中没有抗生素指标。事实上,在目前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有109个检测项,但不包括抗生素

应光国告诉中外对话,饮用水没有必要加入抗生素指标,因为含量实在是太低了,但在地表水环境检测标准中,今后可以考虑纳入抗生素指标。

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干告诉中外对话:“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绝对不能把抗生素指标纳入地表水环境检测标准中。” 张干说,全面完善的监管当然好,但目前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实现,设备、人员等投入太大,在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这么干。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含量极其微小。他说:“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宏观指标更重要,如果现有的标准认真执行的话,抗生素污染肯定也会随着降下来。”

但他说,可以在点源污染地区比如抗生素生产企业、养殖的地方先行试点,也只有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才有实力进行如此严格的监管。

张干认为,关注环境中的抗生素问题,不仅需要关注对人体的危害,更需要关注抗生素对生态的影响,比如对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对藻类有什么影响,都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