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让他们拥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机会!

约翰·A·马修斯认为,推进可再生能源企业建设、拓展可再生能源企业全球影响力才是巴黎气候协议留给世界最宝贵的遗产。
  • en
  • 中文
<p>(图片来源:DFID)</p>

(图片来源:DFID)

巴黎气候协议引发了大众对于化石燃料“道德层面”的讨论,尤其是印度这样的国家,讨论更加激烈。

具体说来是这样的。对于发达国家的社会活动家,甚至是联合国那些不切实际的改良家来说,巴黎峰会的成果的确值得称颂。但是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使用便宜的化石燃料完成工业化进程,而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却要被剥夺这样的权利?言简意赅的说就是“让他们也拥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机会”。

巴黎气候峰会之前,菲利普·兰伯特(Philip Lambert)曾在《金融时报》撰文指出:“人类还需要化石燃料”。他认为,全球变暖会打消投资者“继续大规模投资新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的念头,其后果就是“剥夺了发展中国家上百万人口摆脱贫困的机会”。

显然,这样的观点巧妙地避开了可再生能源这个独立于气候变化之外的问题。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持续下降,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将其作为主流电力来源。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这些国家可以利用“本地含量要求”(即建设过程中所需材料必须有一部分来自项目当地)进行建设,而来自世界贸易组织的发达国家一直对此颇有微词。

近年来,印度等国一直在抓紧时机进行大规模的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抚慰”西方自由主义者的道德心,而是为了提高本国能源安全,减少当地颗粒物污染。

相对来说,印度的石油进口依赖度远比中国严重。数据显示,目前印度79%的原油需求量依靠进口。2014到2015财年,印度的石油依赖度进一步加大,原油进口费用高达1380亿美元。

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显然是避免高昂能源依赖的一个出路,并让印度远离地域性石油战争或石油恐怖主义活动。随着清洁能源发电成本逐渐趋近于传统化石燃料发电成本,局势发生了变化。得益于成本下降,还在忍受化石燃料污染的国家没必要再背负那么多的“道德负担”了,他们可以选择直接进入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新时代。

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都属于制造业产品。这类产品的制造都遵循“学习曲线”的规律。也就是说,随着生产企业经验的不断积累、市场的不断扩大,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会逐渐下降。

除了能够提供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保障之外,可能生能源还能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提供进入制造业价值链的绝佳机会。化石燃料经济环境下,印度这样的国家最多只能接触到市场价值链的边缘。而可再生能源设备(风能、太阳能)制造和推广却能带来诸如提升当地就业机会、扩大出口量、以及参与价值供应链等多方面的好处。而且这些机会都不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影响,反而会让当地民众在工业化过程中不断提高收入、积累财富。

当然,这个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一些贸易壁垒的阻碍。在中国等国家的引领下,印度也利用“(供应商)本地含量要求”对外商直接投资风能和太阳能场设置了限制。国家太阳能计划提出的“2022年达到1亿千瓦的目标”也同样必须严格遵守外商直接投资的“本地含量要求”。

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国家令人作呕地指责这些措施有违竞争精神,同时也是在挑战世贸组织规则。印度的“国家太阳能计划”目前就面临这样的攻击,世贸组织的调查小组将于1月发布针对这一问题的调查报道。

如果调查报告中出现了不利于印度的结果,那么印度就必须取消其太阳能推广计划,否则将可能被逐出世贸组织。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才是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大的道德暴行。这意味着,发达国家不允许印度这样的国家像他们当初那样,在工业刚刚起步的阶段进行新兴产业升级。

所以说,推动可再生能源工业建设,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的推广才是后巴黎会谈时期讨论的重点。比起可再生能源相关的经济和能源安全问题,我们更应关注这个“道德问题”,即帮助印度这样的国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外商直接投资的“本地含量要求”这样的手段发展本国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制造业。这才是巴黎气候协议最宝贵的遗产。

翻译:Est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