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该不该在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上建水闸?

中国江西省已着手准备在全国最大的淡水湖与最大的河流之间拦起一道水闸,目前这一计划正遭到激烈辩论。
  • en
  • 中文
<p>鄱阳湖是东亚最大的冬季候鸟天堂,水闸的兴建将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图片来源:<a href="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E6%9C%80%E5%90%8E%E7%9A%84%E9%B8%AC%E9%B9%9A%E6%8D%95%E9%B1%BC%E4%BA%BA.JPG" target="_blank">Ytrbzyl朱友林</a></p>

鄱阳湖是东亚最大的冬季候鸟天堂,水闸的兴建将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图片来源:Ytrbzyl朱友林

临近11月底,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下游的江西省政府忽然在官方网站上贴出公示,告知公众该省境内的鄱阳湖口水闸建设项目已进入施工前环评阶段,工程预计投资130亿元。这一动作标志着,酝酿、犹豫了二十多年后,在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和最大的河流间建闸的想法或许已经接近实现。

不出意外,反对的声音及时响了起来:公示以来,这一工程已遭到中国绿发会、让候鸟飞公益基金在内的100多家公益机构和团体联署反对。

尽管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面积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这个通向长江的浅碟形湖泊每年都会随着季节变迁经历急剧的水位变化,在秋冬枯水季,长江水位的降低令大量鄱阳湖水流出,湖泊水位变化幅度可以超过10米,面积在3000多和100多平方公里间摆荡。江西水利系统流传着“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说法

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在对这一水利项目的介绍中称,建设这个水利工程是因为近10年来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现象,极端情况下,不仅农业灌溉没有水,守着大湖的城市居民也遭到停水。

关注水资源争夺与地区政治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在其《水资源争夺与经济政治后果》文中提到,早在上世纪90年代,江西就开始考虑在鄱阳湖上建水利工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于2009年12月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其中明确提到要“重点研究、适时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但同时也将鄱阳湖枯水调控工程从该规划中分离出来,要求进行单独论证。现在看来,该工程正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三峡影响下的鄱阳湖

除了气候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恶化的缺水状况与长江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关系,特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大坝对它的影响,正受到关注。为了保有足够的水位进行发电和应付下游枯水季的旱情,三峡大坝在每年汛期过后开始蓄水。水利专家,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告诉中外对话,三峡每年9月至11月蓄水期间,下泄流量远小于正常流量,这就导致通江湖泊鄱阳湖和湖南的洞庭湖因大量补给长江而大面积干涸。早在2011年,时任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曾对媒体公开表示,“三峡等上游水库汛后蓄水,确已对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水资源产生重大改变,对中下游及鄱阳湖区水资源利用将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主要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民主党派九三学社12月2日在其官网发表的文章也印证了范晓的分析。该文称三峡蓄水以来,中下游夏秋季节流量减小,长江水位变化对鄱阳湖起决定作用,上游水库调节是枯水提前的根本原因。

用“三峡的手段”抵消三峡影响

“长江,已不再是天然的长江。”在对水闸工程的介绍中,江西省水利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逻辑:水利工程对自然水体的影响,必须依靠新的水利工程去抵消。

鄱阳湖水利工程主要推动者之一是南昌大学教授胡振鹏。他告诉科技日报,江西已经至少论证和试验过3种方案,综合效益都比不上建闸,“如有更好的办法,我们也不愿意建闸。”胡振鹏曾任江西省政府副省长。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和九三学社都建议江西利用地下水来缓解枯水季节的水荒,但胡振鹏认为这一提议不切实际:“鄱阳湖周边的地下水,铁和锰都超标。没有经济实用的净化方法去除铁离子和锰离子,水质达不到饮用要求。”

胡还告诉澎湃新闻,目前的鄱阳湖水利枢纽设计方案是:建闸后平均每年只在枯水期大约100天左右时间(11月至次年2月前后)蓄水,且只拦水不发电。在4月至8月的汛期,闸门全开,江湖连通。综合全年来看,鄱阳湖将维持进出平衡,进多少水就必须下泄多少。此外胡还强调,工程同样重视鱼类资源的保护,拟建洄游通道保障鱼类的生境,包括仅剩1000头左右的濒危动物江豚

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种逻辑。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教授李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江西的做法违背自然规律,人为干预水系生态,是在用“三峡的手段”试图抵消三峡对鄱阳湖造成的负面影响。

中外对话就枯水期提前、“建闸蓄水”可能带来的影响等问题联系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但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复。

生态风险

更多的反对声音来自对水闸不可逆的生态影响的担忧。

鄱阳湖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划定为全球重要生态区。该机构中国办公室11月30日在其官网表示高度关注。WWF中国认为,鄱阳湖是东亚最大的冬季候鸟天堂和江豚最大的野生种群栖息地,在全球生态格局中的生态地位具有无可替代性。而周期性的水位波动和自由连通的(长)江-(鄱阳)湖关系正是鄱阳湖的生态价值所在。

除了WWF中国,还有不少专家怀有类似的担忧:拦水导致鄱阳湖与长江的贯通将被隔断,寥寥几条鱼类洄游通道无法保证鱼类洄游繁殖;枯水季水位升高会导致湖泊湿地被淹没,改变鸟类生存环境。

“兴建鄱阳湖水利工程,只不过是用一个错误,去延续另一个错误。” 范晓说。他认为水闸将不可避免地破坏河湖之间互为调节的自然水文关系。

但江西表示不惧怕任何挑战。12月7日,科技日报报道说,江西水利厅已做好环评报告被翻“底朝天”的准备。

水资源纷争

水闸反对者的另一个担忧是,一旦开建闸的先例,其他地区必将效仿,未来水资源争夺战难以避免。

周建军近日在一个关于保护鄱阳湖的研讨会上说,鄱阳湖注入长江的水量约是长江径流量的16%。如果长江支流或湖泊都被人为控制,在环境资源比较恶劣的时候就会出现水资源纷争。例如,一旦鄱阳湖开了先例,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也可能建闸。

但胡振鹏认为,世界各国过水性湖泊没有完全不控制的,“现在长江中下游除了鄱阳湖、洞庭湖等少数湖泊未建闸,大大小小的水坝、水闸太多了,为什么鄱阳湖就不能建闸?关键是为什么目的控制、怎么控制?”

他还透露,江西省跟下游的每一个省市都经过了协商,解决了安徽、上海、江苏等省市的后顾之忧。他表示,“他们没有反对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只是要求工程由长江委统一调度(不由江西调度)。”

郭巍青告诉中外对话,鄱阳湖关系到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江西“建闸蓄水”扰乱了水资源的自然分配,长期看可能成为整个区域的不稳定因素,引发社会冲突。为了防止以后出现纠纷,协商的过程需要有公开、透明机制。

中国历史最久的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官网上表示,希望工程主持者召开包含环境专家、社会科学专家和民间团体在内的听证会;并要求江西省政府公开一份此前的关于鄱阳湖水利工程的重要研究。自然之友呼吁,主政者必须超越鄱阳湖一地的困境,从全长江流域的全局利益出发慎重考虑。

郭巍青认为,“建闸蓄水”不仅需要项目环评,项目对整个区域的影响都需要被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