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

饲料鱼:中国水产养殖业背后的故事

养殖业庞大的饲料鱼需求,加上幼杂鱼捕捞量统计的缺位,威胁着中国本就紧张的海洋渔业资源。
  • en
  • 中文

编者按:进入图赏模式查看大图

这里是山东荣成市的渔村石岛,位于中国东部山东半岛插向大海的尖端。海边,一辆辆装满了“砖块”的大卡车正整装待发。

走近才会发现,这些刚刚从冷库中被拿出来,即将被运往下游加工厂的“砖块”,其实是被挤压冷冻成一坨坨冰块的鱼——渔获中那些卖不出去的小鱼会被冰冻成“ 鱼板”,运到加工厂后,这些鱼板会经过蒸煮、压榨、干燥、粉碎等工序变成蛋白粉末,最后制成饲料,用于水产和禽畜养殖。

一份绿色和平调研报告估算,在中国近海每年约1300万吨的渔获中,这类用做饲料的小鱼可能占据了30%,即400万吨左右。这超过了日本一年的海洋捕捞量。换句话说,中国一年用于养殖的鱼比日本人直接食用的鱼还多。

被水产养殖拖累的捕捞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14年的20年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一直占全球60%以上。2015年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4937万吨。

养殖这些水产需要大量饲料投入。据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讲师张文博团队的研究估计,中国每年的鱼粉需求大约为250万吨(部分用于禽畜养殖)。但中国本土鱼粉产量并不确切,世界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自己生产的鱼粉仅为每年40-60万吨;绿色和平则估算2014年中国消耗了至少76万吨来自于中国国内生产的鱼粉。但据中国海关数据,2016年中国鱼粉进口量约为104万吨。因此不论采用哪种数据,中国250万吨鱼粉需求中的一部分是通过何种渠道满足,目前尚不能得知。

张文博认为原料的地下非法交易导致了中国鱼粉产量统计的不精确。他说,去鱼粉厂调研时,一些工厂不愿意透露自己的产量,更不必说原材料来源了。绿色和平的调查证实,由于原料不足,山东沿海一些鱼粉厂便组建船队出海,为自己的工厂提供原料。“中国还有很多小型的或是不规范的‘三无’渔船,这些是很难监管捕捞量的,”张文博指出。山东是中国最大的鱼粉生产基地,全国55%的国产鱼粉出自这里。

而在这些来路不明的鱼粉原材料中,除了鳀鱼等低价值鱼类(中国鳀鱼年捕捞量每年不到100万吨),兼捕(bycatch)的幼杂鱼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据绿色和平的估算,2014年中国消耗的76万吨国产鱼粉,其制作耗费了超过220万吨的来自中国近海捕捞的幼杂鱼。事实上还有更多的幼杂鱼跳过鱼粉制作过程直接成为水产饲料,而直接投喂的营养利用率比使用添加了鱼粉的饲料还要低——同样在2014年,中国直接投喂的来自国内的幼杂鱼达到了495万吨。

一种奇特的现象产生了:目前在中国,由于经济鱼类的渔获已经难以保障,本应放归大海的兼捕成了一些无鱼可打的渔船的捕捞对象。

FAO在2016年度渔业状况报告中警告,对兼捕的管理不善已经成为威胁全球渔业资源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绿色和平报告指出,在中国,拖网渔船一半的渔获都是兼捕而来的幼杂鱼。幼杂鱼常处于食物链的下端,是三文鱼、海豚、鲨鱼、金枪鱼等肉食鱼类以及企鹅、海鸟等海洋动物的食物。FAO指出,坚持使用底拖网(bottom trawler)等网具捕捞幼杂鱼,并且威胁整个食物链的根基。地中海和黑海捕捞量自2007年来下降了近三分之一,和沙丁鱼、鳀鱼等食物链低端的鱼类减少不无关系。

FAO还指出,兼捕中除了大量低价值的小鱼往往还有为数众多的经济鱼类幼鱼。绿色和平调研中抽查的兼捕鱼类,就有38%属于经济鱼类的幼鱼。兼捕泛滥的长期结果是捕捞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于收益。

渔政部门:欠缺幼杂鱼数据

对于兼捕的泛滥,渔政管理者并非无计可施。FAO建议渔民从时间和空间上尽量避开幼杂鱼,例如避开产卵和幼鱼初生季节,以及设置底拖网禁用区域等。

中国也已经开始注意兼捕泛滥问题。养殖业减少冰鲜幼杂鱼的使用,增加饲料,打击幼杂鱼的黑色交易链,被列为2017年农业部渔政工作重点之一

但目前看来,要实现这些目标,渔政管理者首先面临着数据匮乏的问题。和鱼粉产量一样,中国幼杂鱼的捕捞量同样存在数据盲点。

绿色和平海洋保护项目主任周薇告诉中外对话,目前从中国的统计数据中很难梳理出幼杂鱼的量。因为幼杂鱼种类繁多,很多不在统计之列,同时也缺乏它们流通交易量的数据。

“现在完善和优化渔业统计也是渔业管理部门的一个工作重点,如果能借这个机会把捕捞和流通的信息都完善起来,对于渔业管理肯定有很大帮助,”周薇说。

周薇在调研报告中建议,中国政府应当将幼杂鱼的捕捞纳入到捕捞统计当中,将幼杂鱼纳入减少捕捞的对象;同时在养殖端进行调整,推广饲料养殖减少直接投喂。

上海海洋大学讲师汪振华则告诉中外对话:2000年渔业法修订就提出“实行捕捞限额制度”,但是由于国内的渔业资源评估数据非常复杂,没法依靠已有的生产资料给出较为准确的可捕量评估数据。

给鱼吃素:鱼饲料业的转型希望

技术层面上,中国的鱼饲料企业却给全球的行业转型带来了希望。

在一项由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凯文·费兹蒙斯等水产学者牵头举办的素鱼饲料销售大赛中,来自中国的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销售排行榜上领先。

恒兴公司负责研发的程成荣博士在邮件中告诉中外对话,该公司已经有多年研发无鱼配方饲料的经验。他还介绍,恒兴在比赛过程中售卖的素鱼饲料,大约占到同时间段公司销售额的16%,而购买了素饲料的客户反馈很好。

由于鱼粉蛋白质含量高且营养成分特殊,水产养殖完全不用鱼粉还做不到,但饲料厂商一直在试图减少甚至不用鱼粉

此外,鱼粉生产行业本身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更多地使用水产加工边角料而减少对海洋捕捞的倚赖。费兹蒙斯告诉中外对话,目前全球平均来说制作鱼粉的原材料只有10%-15%来自水产企业的边角料,其他部分来自直接捕捞的海洋鱼类。

但据独立渔业资讯网站undercurrentnews报道,欧盟生产的鱼粉有一半的原料来自于水产加工边角料,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更是实现了鱼粉行业全面使用边角料。

中国水产养殖数据

中国水产养殖产量一直占全球60%以上。

中国直接投喂的来自国内的幼杂鱼达到了495万吨。

地中海和黑海捕捞量自2007年来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抽查的兼捕鱼类中有38%属于经济鱼类的幼鱼。

​全球平均来说制作鱼粉的原材料只有10%-15%来自水产企业的边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