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最后一分钟的协议

中文

周五,在哥本哈根的贝拉中心度过了漫长的一天。这一天对于某些人来说尤为疲惫。特别是“哥本哈根承诺圈”里的那些官员,两眼空洞无神。即使他们彻夜不眠,奋力谈判,但在这个滴水成冰的周五早上,事情却仍不尽人意。

这些官员是这次谈判进程中的雪巴人:为他们政治领袖鞠躬尽瘁的男男女女;为了让他们的政治领袖在这天结束前得以名流青史,他们被委任逐行逐段,逐字逐句的跟别人较劲。

在丹麦政府的邀请下,哥本哈根承诺圈于今年早些时候成立。最初加入这个圈子的是那些雄心勃勃的国家,他们希望借此给谈判加码并找到方向。但最终谈判却还是演变成了杂乱无章、几近瘫痪的闹剧。这个圈子是对所有国家开放的。截止12月6日哥本哈根会议拉开帷幕,这个圈子吸引了中国,美国,埃塞俄比亚,欧盟,巴西,墨西哥和印度等33个国家的参与。

会议开始后的第二周,哥本哈根陷入僵局。各政府首脑抵达伊始,该小组马上开始在一个单独的房间举行会议。一位与会者说,大门永远是敞开。而在内部,他们试图挽救气候谈判,并且希望能制定一个对美国有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制度的文本。

上周四的晚上,他们举行了两次会议,然后让他们的手下负责在第二天早上之前把文本拟定成文。丹麦带领着众国紧张的挑灯夜战,中国在其中则扮演着阻挠者的身份。结果,12段的文本仅有两段半获得通过。而时间已经没有了。 

第二天,当领导人在缔约方全体会议发言的时候,该小组还在继续紧锣密鼓的讨论。这边发言鼓吹着达成协议,那边不少条款陆续出炉。至于焦灼的气候谈判幕后的大佬──美国总统奥巴马确定出席,而中国总理温家宝则拒绝露面。中、美两国就如何检验中方减排承诺的问题僵持不下,成了谈判发展的绊脚石。而英国首相布朗则被游说充当中间人,通过三方的双边协议解决分歧。

到上周五的深夜,政治声明中主要的分歧均已得到解决,只待总统奥巴马揭露细节内容。奇怪的是,从他宣布的结果看来,他似乎在暗示美国已与印度、中国、南非和巴西私下达成了一个独立的协议。他没有提到房间里其余的29个国家,也带过了一个难题,即如何将这份文本单独引入缔约方会议当中。不难想象,许多国家在看到这份文本的时候,势必会觉得自己被这些大佬们抛弃了。

周五早些时候,很明显可以感到缔约方全体会议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在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被古巴、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代表簇拥着上台,大声抱怨议程已被某些富国“劫持”了(事实上,该小组包括埃塞俄比亚、印度和中国,他们恐怕不会宣称自己是富国)。查韦斯总统宣布他决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协议,然后愤而离开了哥本哈根。

最后,当全体会议在周六早上恢复的时候,各缔约方同意将“关注”这份文本。这个被冗繁的多边协议搅得一头雾水的气候会议,就在面临崩盘的最后一分钟,被一个缺乏细节,尚待细商的政治申明给拉了回来。

稍后将对这个结局作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