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世界城市将难容其巨量人口

  • en
  • 中文

根据专家的说法,如果目前的发展模式不发生巨大转变,到2030年,世界城市面积必须扩大150万平方公里——为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国土面积的总和——才能满足其日常需要。

2010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据联合国估计,目前世界人口已达70亿,到2050年将增加到90亿,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38年里,平均每个星期将有一百万新增人口,其中绝大多数出生在城市。同时,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又会增加十亿城市人口。到2050年,城市总人口将达到63亿人(目前为35亿)。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米哈伊尔•佛拉格齐亚斯称,面对这种情况,问题不在于是不是要城市化,而在于怎么城市化。米哈伊尔•佛拉格齐亚斯参加了3月26至29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压力下的星球”研讨会。该会议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人口规模项目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地球系统科学伙伴和国际科学联盟联合举办,与会者约有3000人。 

佛拉格齐亚斯在周二的研讨会上讲话时提到:“如今的城市扩张模式产生了诸多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高效率的密集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前途的路径之一;城市化专家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提出解决方案。” 

佛拉格齐亚斯提到,一个世纪以前,世界上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只有不到20个,现在却达到了450个。虽然城市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不到百分之五,但是“随着广大极地、沙漠、山区等不可居住区域,平原和其他主要的农作物用地以及保护区所占的比例的排除,对城市足迹扩张的预测更加重要。” 

如今,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而70%的二氧化碳(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来自城市。全球碳项目东京办公室的执行总裁索伯哈卡•达哈卡说,“要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重新规划城市刻不容缓。”他还指出,新兴城市 “在知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技术方面,有后发优势,因而能更好地解决垃圾和交通等基础问题”。

因此,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必须提高城市效率,比如充分利用天气和时间,实行按天调整的收费系统减少交通拥堵。据估计,交通堵塞问题耗费全球GDP的1%-3%,它不仅浪费能源、制造污染,同时也浪费时间。

但是希望犹在。达哈卡说:“互联网已然出现——高科技、人工智能及联网汽车、电器、相机、车道、管道等的数量快速增加,目前全球使用数量达一万亿个。”专家指出,可以利用高科技方式来提高城市运转效率,促进人类健康和福利,减少城市对资源的掠夺。其中包括: 

健康记录数字化,快速检查诊断病情;

利用测量仪表和传感器监测发电系统,持续收集电力供需数据;

交通信息集成化,公路收费标准参考交通、天气及其它数据;

市民使用手机参与数据收集,提供反馈。

“我们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在方方面面提高城市化质量——从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城市结构和功能,到生活方式、能源选择和效能”,达哈卡说。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密集城市化可能产生的问题,比如交通堵塞、污染、犯罪、传染病迅速传播和其他社会问题。 

耶鲁大学的凯伦•瑟图说:“二战以来,城市的成长方式在社会和环境方面均不可持续。如今,城市扩张的环境成本过于巨大,无法再容其继续下去。但是地球却不能停止城市化。世界各地的人们已经渐渐接受了西方的建筑和城市化方式,然而,这种资源密集型的模式和各地区的气候通常并不相适应。”

罗伯托•桑切斯-罗德里格斯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的环境科学荣誉退休教授,他说:“现在,我们要把握良机,为城市化爆炸的到来做好计划准备,才能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压力,提高数以亿计人口的生活质量,避免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和灾难的出现。形势刻不容缓。同时也要认识到,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存在差异,采用的策略也应不同。我们要寻找超越传统的方法,制定新的策略,积极应对非正规城市化,珍惜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政治、生物物理)的需要。”

最后,研究人员提出的解决方法包括:

规划和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普及水平;

更加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建筑标准,实现高效能、多用途;

扭转房子越来越大这一趋势;

停止对低密集度、跨越式的发展进行补贴,鼓励紧凑型发展模式,提倡公共交通的使用;

提高内城区学校的质量,解决不断增加的城市问题,如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日趋明显的社会隔离和极化问题、逐渐上升的犯罪率、日益加重的压力等健康威胁;

通过社会营销,鼓励人们高效生活。

瑞典皇家科学院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执行总裁西比尔•希特辛格说:“要真正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每个城市都应扩展思维角度,而不是仅仅关注自身。每一样从外界引进的东西——食物、水、产品、能源的获取方式都应该是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我们有必要对城市的资源流入问题进行反思。”

会议联合主席马克•斯坦福•史密斯说:“这场会议主要关注的话题是城市化:地球的未来和一系列互相交织的问题——如气候变化和城市规划,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和对农村地区的冲击,农村的粮食、水源产能和城市保持运作的能力等,这些问题错综复杂、内在关联十分紧密,因此,我们需要联合起来,采用综合方法,一起解决困难,而不是一个一个来、单独行动。”

但是,如果各国在减少碳排放上意见不统一,各个城市又怎么展开行动?专家提议由各个市政府互相协商,就像在C40计划中所做的那样,通过各城市政府签订协议,创造一个承诺减少碳排量的城市联盟。

 
 
翻译:Cathy   校对:张迎迎  徐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