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低碳创新缘何重要

随着中国研发投入比重超过欧洲,中国是否会推动绿色工业革命? 山姆•吉尔介绍了一个新的研究项目。
  • en
  • 中文

一月初北京市环保局发布报告称,北京PM2.5值(一项空气质量指标)是国家标准的2倍多,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过去的一年里,雾霾不断,环境污染事件接连发生,如:黄浦江上海段出现数千头死猪河北发现上游省市瞒报有毒物质泄漏

此外,12月,负责制定经济政策的国家发改委称,目前 “十二五”规划的多项重要目标实现进度落后。中国计划2015年前实现经济能源强度(单位GDP的能耗)减少16%,碳强度减少17%,但截至目前两项指标降低幅度均仅为6%左右。现在单一追求GDP的发展策略依然大行其道。

今年国际环保领域的核心问题是气候变化,各国将着手为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谈做准备。中国经济规模已不可小视,任何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展开的协定谈判若没有中国参与都将是毫无意义的。

初看之下,马年的环境预测似乎不容乐观,但我们是不是忽视了中国绿色创新的潜力呢?

为减缓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有效行动意味着一切将不同以往:家庭用电供暖方式、交通工具、为持续增加的人口供应粮食的农业等都在发生巨大转变。这让人想起信息与通讯技术革命,历史上此类转变都需要国家对新技术持续的大力支持

很多西方国家减小甚至放弃了对这种转变的支持力度:英国财政大臣明确表示他不希望英国成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领头羊,澳大利亚在调整其环境政策,挪威已放弃发展碳捕集技术,西班牙中止了对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大力支持,加拿大甚至解散了一些科学机构,在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也举步维艰。但是,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却对清洁能源汽车、新能源、新一代农业技术等加大了资金和政策支持。(详见报告

本月经合组织将发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研发比例首次超过欧洲,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12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1.98%,而欧盟的28个成员国的总体比例则为1.96%。

不过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2013年9月,江西新余可容纳170个太阳能源商、号称“硅谷新余”的园区内仅余5家。3月,中国曾经广受赞誉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尚德电力进入破产程序。

但总体局势还是乐观的: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中国依然支持国内太阳能市场的发展。2013年,中国计划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到原来的4倍,2015年装机容量提高到35000兆瓦。天合光能等公司发展状况良好。颇具影响力的汇丰全球研究中心预测,2014年清洁能源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其中太阳能领域将由“中国等亚洲国家主导”,2014年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年。

同样的,尽管中央对电动车的支持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但电动自行车已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表明了颠覆性的低碳技术的发展。

另外,公众对气候变化的争论往往会忽视农业的重要性:气候变化对水和能源的影响势必会波及粮食安全,合成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也会占到中国碳排放总量的9%~15%。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新型低碳农业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节约能源,因此中央的支持将能改变整个形势。

绿色工业革命中的创新不仅会改变技术以及整个世界的市场,还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出行方式和饮食,这就成为了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的关注。为此,国际研究项目“中国低碳创新:前景、政策和实践”于周二启动。项目旨在研究低碳技术如何在中国发展,其发展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转变为更能适应气候变化的社会有何影响。

项目由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资助,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主导,研究人员来自苏塞克斯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清华大学以及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我也参与了这一项目,“中外对话”是其媒体合作伙伴。项目将持续至2016年,目标是研究不同的创新模式将如何推动中国能源、农业和交通领域向低碳转型。

项目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未来两年我们将在中外对话网站上做进一步探讨,其中关键问题有:

– 中国低碳创新中高科技、注重知识产权、集中管理等模式与更加“草根”、开源的方式相比有何区别?
– 研究中国对新型低碳技术的使用,能否帮助我们探明什么样的低碳技术能成功、如何成功、为何成功?
– 低碳技术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中的成败与否,会对国内及国际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否为其他国家的低碳创新和绿色工业政策带来启示?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低碳技术的发展能否改善马年的环境,我们拭目以待。在为2015年气候变化会谈做准备的时刻,中国低碳创新的进步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