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中国还未做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当头儿”的准备

知名中国学者表示,中国尚未准备好带头达成一项温室气体减排的全球协议,但将会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挥远比在哥本哈根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 en
  • 中文

联合国2014年气候峰会上周在纽约如期通过了意向性的公开声明,但并没有任何切实减排承诺的信号。

若要在明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也是近期“最后一线希望”的气候大会)达成全球协议,前提就是世界两个最大的排放国——中国与美国之间能够达成一项草签协定。

美国一贯坚持只有在中国承诺减排的前提下才会采取行动,奥巴马总统在其纽约大会上的演讲中也强调了这一点:

“我们承认在这个(气候变化)问题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也会承担起自己的那部分责任……但是,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有所有国家都参与到这一努力中,我们才能成功地抵御气候变化。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过去,美国的这种态度一直阻碍着谈判的进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印两国就发达国家一方面未能实现减排、另一方面试图借此限制中印经济发展的做法提出抗议。

清华大学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的知名学者郇庆治教授指出,五年过去了,中国在承担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上的意愿比过去强烈得多。

郇教授向中外对话表示,中国“还没有做好成为气候变化治理全球领袖的准备,而且仍然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但他又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正变得更加积极”,并且“做好了承担更多责任的准备,可以看到中国的表态相比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要好得多”。

郇教授接着表示,中国的主要源动力仍然是美国,这是对(本次纽约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奥巴马关于减少燃煤电厂排放的声明以及中国关于将减排目标纳入下一个五年规划(2016-2020)的即时回应。

“习近平缺席[纽约气候峰会],可以看作中国政府在观望美国是否决定在未来几年做出更加积极的承诺。如果美国这么做了,那么中国很可能就会跟上。”

绿色和平组织气候活动家李硕在纽约气候峰会后谈到,环境事务在中国议事日程上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他说:“哥本哈根大会五年后,中国的立场已经大不相同。国内的气候污染迫使中国踏上一条摒弃煤炭的新路,可以看到中国2014年煤炭消费增长是近十年来最低的。”

但是,郇教授指出气候谈判各方和观察人士仍然必须留意中国十分缓慢的变化速度。

“许多官员仍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经济发展上,我们无法让中国这艘大船像新加坡那样‘好调头’,要使中国的政治机构赶上形势需要时间。一些官员和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但还有一部分在拖后腿。”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