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国际环保机构称,中国空气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进入取暖季后遭遇新一轮空气污染之际,多家国际环保机构发布报告称,中国空气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 en
  • 中文

正当中国因冬季取暖季而遭遇空气重度污染之时,多家国际环境机构却发布报告称,中国空气质量确实在改善。中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的空气治理经验可以为世界上其他污染城市所借鉴。

进入11月份,中国东北三省和京津冀地区都遭遇雾霾,辽宁省沈阳市PM2.5浓度创下历史记录,中国空气治理是否具有成效让人产生怀疑。

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近日公布了《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历程:1998-2013》评估报告的初步成果,认为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世界提供了借鉴。

UNEP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先生说,北京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的首都,所采取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以及取得阶段性治理成果,对于中国其他城市以及国际上许多城市有重要借鉴意义。

国际环保组织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于16日也公报了他们的报告《大气中国2015: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通过对比74个城市2013年和2014年的数据发现,中国大气防治效果已经初步显现。特别是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因为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政府部门人员意识较高,空气质量管理能力遥遥领先其他城市,东北、中部与西南城市群的整体能力水平还不足。

该报告认为,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和地方政府签订责任状、约谈地方长官,这3条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在亚洲清洁空气报告发布会上说,中国城市在治理空气污染上,跟经济发展的梯次(就是发展程度)有相似性,东部大城市比如上海经济最发达,空气治理也最先进,中部城市如长沙、武汉就向上海学,西部城市如昆明、贵阳就向中部靠拢。

距离2017年只有两年时间。两年前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常说的“大气十条”提出的目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对于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告诉中外对话,目前很难判断。因为大气污染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环境的问题,不止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利益冲突的问题。

但贺克斌对此充满信心。“大气十条”已经执行到中期了,“我自己的感觉能达到。”他告诉中外对话说,这两年空气治理成效已经显现,污染数值在下降,但后面两年减排的难度会越来越大,采取的治污措施也会更复杂。

他向中外对话透露,环保部正在委托第三方做“大气十条”的中期评估,明年两会前评估结果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