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气候变化当前,低洼城市如何自保?

帕斯卡·米特迈尔认为,绿色基础设施与大自然自身的屏障作用相结合可以帮助城市抵御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
中文

一直以来,人类习惯于逐水而居。无论是河流、湖泊还是航运港口,水一直都是城市的生命所系。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却给原有的气候模式带来了严重破坏,海上浮冰融化,海岸线受到侵蚀,城市与水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

今年早些时候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指出,南极洲冰盖的融化速度远超预计水平。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5米,这相当于一些原有预计数字的2倍。

仅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盖中所储藏的水量就足以让全球海平面上升70米,而目前这些冰盖的融化速度令人始料未及。地质历史信息显示,如此规模的地球海平面浮动变化已经出现过多次,有时在10年内就可上升30厘米。

未来几十年里,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中国4500万沿海人口被迫迁徙,上海、香港和天津等沿海城市的建筑可能面临海水的冲刷。

在美国,纽约市大部分地区的平均基础海拔只有2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还不到2米,而新奥尔良市则基本与海平面持平。南佛罗里达州的大迈阿密区是全球经济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在这里,超过250万人都生活在未来海平面上升的侵蚀区,而受影响的资产总额更是超过3450亿美元(约合2.3万亿人民币)。

一家美国房地产网站最近根据《自然》杂志刊登的研究发现对全美房产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未来海平面上升可能给美国带来近1万亿美元(约合6.7万亿人民币)的损失。仅佛罗里达州的房产存量中就将有13%受到影响,直接经济损失大约为4000亿美元(约合2.7万亿人民币)。

目前来看,即便是最保守的研究也认为,全球大多数沿海城市的低洼地区都将明显感受到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

难以预测的水灾

而在其他地区,预计未来10年全球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面临水源短缺问题。气候变化让许多地区的干旱和水源供应不足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而且即便雨水如期而至,日益温暖的海洋坏境意味着全球将会迎来更多威力更大的风暴天气,而且这种天气的“停留”时间还会变长,最终导致大规模的洪水灾害。

今年夏天,暴雨天气导致中国洪水肆虐,泥石流频发,数百人因此丧生。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00万人遭受到了河流洪水的影响——如果这样的气候形势持续下去,未来15年受灾人数将达到5400万。

通常来说,这些最容易遭受河流和沿海洪灾的地区往往同时是低收入地区,那里的居民没有能力购买洪水保险或投资进行整体改造。

让自然守护城市

今年早些时候我去了一次中国,想要深入了解我的机构在那里的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有一个叫做“海绵城市”的倡议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个由政府引导,通过公园、绿色屋顶等多种自然体系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洪水灾害的方案。

在迈阿密,大自然保护协会也在与市政府官员和一家工程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办法,帮助人们利用自然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难题。比如他们将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相结合,利用自然系统吸收雨水,并发挥其屏障作用,缓解沿海地区的洪灾,减少风暴造成的影响。

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碱滩甚至是牡蛎群——这些沿海环境中本来就存在的自然系统,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给沿海社区带来的影响,我们希望在全球更多城市中复制这种迈阿密治理模式。

而在内陆地区、未开发的沿河漫滩、城市森林甚至是精心设计的公园也都可以吸收和过滤洪水,提高城市的气候安全性,保护城市水源质量。

举例来说,一座健康的珊瑚礁可以在海浪到达海岸前将其威力削减97%,而100米的红树林则可以将海浪的高度降低66%。这些措施还可以为社会带来其他的协同效益,比如提高水源质量、增加渔业产量以及创造全新的生态旅游机遇等等,而这些都是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方案所不能企及的。

总而言之,无论是迈阿密还是上海的经验都说明,我们有办法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难题——借助自然的力量,我们不仅可以降低洪水威胁,还能借此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自然空间。

翻译:Est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