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书评:中国生态法指南

乔尔·艾森写道,查尔斯·麦克尔威的《中国环境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是公司及其他对保护中国环境感兴趣的人的必备入门手册。
  • en
  • 中文

《中国环境法:风险降低与守法保障》
查尔斯·Ÿ麦克尔威
牛津大学出版社,2011


“恶劣的空气质量。”

 “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无法饮用的江河水。”

 “可怕的工业灾难”


所有这些我们都听说过,我们甚至听过更多有关中国环境的问题。在西方,接着,人们常常听到的会是,“而假如没有法治,这些问题无从解决。”令许多西方观察家吃惊的是,中国有和西方类似的环境法律结构,而中国也声称在环境法方面取得了部分成功。中国环境法最大的悖论在于,法律条款很多,但很大程度上没有被有效地执行。

对此,我们该冷嘲热讽,还是该持乐观态度?在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中国法律文本常常模棱两可,泛泛而谈,官方的英译本又很难得到。当然,中国并非民主共和国,而是官僚体制,极少像西方国家那样对其立法和行政声明进行详尽的阐述。即使是善意的观察家也很难发现中国的环境法有何意义及影响。那么,什么是“法律”?在中国的公司该如何理解这些法律的含义?或者说,如果他们想遵守法律,该如何去做?回答这些问题可不那么简单。

查尔斯Ÿ麦克尔威深谙此道。最近他出版了一本新书《中国环境法:危机降低和守法保障》麦克尔威在中国有多年的法律实践,还有撰写《中国环境法》博客的经验,他很清楚这一法律体系的优缺点。他透过表面繁荣直指核心漏洞,这一点无可指责。在博客上,他提出了一些和中国政府声明有关的尖锐问题。

麦克尔威积极地看待中国为改善空气和水质量所作的努力,也对中国国家及省级政府能完成多少持合理的怀疑态度。通过对该法律体系演化的具体细节进行研究,麦克尔威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论述可以看出,他在对重要问题的思考深度上超过了许多其他分析家。

麦克尔威将清晰的现实主义运用到了《中国环境法》中,该书是此类书中的第一本,也必将成为世界各地的案头书籍。看一看这段话:“中国有相对完善的环境法规制度,如果愿意将之付诸实施,就可以大幅改善中国的环境。然而,该书的目的并非给出普适的解决方案,而是帮那些在中国运作的公司避免自己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请注意,作者在这里巧妙地将“相对完善的”和“可以”及“如果愿意将之付诸实施”并列运用:麦克尔威清楚这些法规具有潜力,但目前尚未实现。而且,通过避开“普适的解决方案”,他也证明,为模棱两可的制度提供确定的答案是愚蠢的做法。对于透明度,麦克尔威这样讲:“公共信息披露对很多中国机构来说并不容易,包括环境机构在内。”

该书最主要的读者是在中国经商的人,正如副标题所示和麦克尔威开篇即明确的那样(针对“在中国运营的公司”)。考虑到本书受众,《中国环境法》读起来更像入门手册而不是学术著作。这跟目前有关中国环境法最好的一本书,本雅明ŸŸ胡杰所著的《中国的土地与污染管制问题研究》不同。《中国的土地与污染管制问题研究》运用优秀案例研究给中国环境法制度赋予了深度和内涵,是非常出色的作品,但却不适合用作日常参考工具书。

《中国环境法》前几章介绍了中国的环境史,政府架构,以及国家和地区环境立法过程。本书核心章节——第8章(“公司运作的守法责任”)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详细讨论了诸如空气和水污染法,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固体及有毒废弃物管理法,收费和许可证制度,“三同时”要求,清洁生产审计制度等等,而重点是环境法遵从。后面章节讨论的内容包括有害物质法规,中国新的电子垃圾法,新化学品登记制度,中国刑事和民事责任结构和环境法院系统等。

即使麦克尔威简单地对中国环境法进行了分类以及对众多参与者在实施它们时该扮演的角色进行的描述,就已填补了一大块空白,该书也会因此而不可或缺。然而,他还做了“卫士的工作”,试图帮公司理解如何使风险最小化及符合该法律制度。套用句老话,他“像律师一样思考问题。”

麦克尔威恰当地提醒道,这本书并不能代替按部就班地去执行适用法律,尽管那可能很难。越来越多准备在中国运营的公司想避免与此法律相抵触,他可能不会为他们提供所有答案(坦白说,没有人可以做到),但他常常给出敏锐的意见、有效的指导和对该法律制度成长及变化潜力的思考。

有关环境民事责任的那一章为最后一点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子。麦克尔威写道: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重申这一观点:被告有对存在异议的原告主张进行反驳的责任。”

“这种责任分配在实际中如何操作不甚明了。是否原告只需要证明,比如他住在一个工厂附近,患有可能由该工厂排放污染物引起类型的癌症,就可以将责任转移给被告,而此时被告则需证明,比如污染物剂量低或曝露路径不存在从而排除其排放物是被告癌症的诱因?”

“在最近一个涉及排放(注意,排放量在适用的排放限值以内)的案例中,责任似乎落在了河北境内的一家韩国化妆笔生产商身上……损害赔偿金仍相对较少,但对在中国运营的公司来说,这是有巨大潜在问题的领域。”

除了对从业人员有使用价值外,对任何与这个话题有关的研究人员或老师来说,《中国环境法》都是一个宝藏。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本书对有关中国和环境保护的文献的地位,就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具有开拓性的环境案例选编对于其之前材料的地位。那时,所有教环境法的人都用自制的材料,油印后汇总在一起。今天,对中国环境法的讨论也类似,尽管有了因特网,只是现在的是法律、网上文章等等材料杂乱无序的汇总。

麦克尔威的百科全书式的《中国环境法》一举就使这种“临时汇编文集”成为了明日黄花。并且,正如早期美国环境法案例选编一样,《中国环境法》无疑有着双重目的。将中国环境法的分析收集到一起,就是要证明给那些潜在的怀疑论者看:尽管人们可能会对其实施、执行和其他不足存在疑虑,中国环境法正日益发展为一个条理清晰的法律体系。

该书论述甚是严谨,很难找到不足之处;可能只有改进再版时,才有更多的修订意见。如果书中有交叉案例研究会更好一些,哪怕是假设案例;因为这可以让中国客户服务的环境律师知道不同法律如何相互影响,又如何适用于特定情况。

环境律师习惯想象客户面临的问题同时涉及许多介质(如空气、水等),因此书中一部分内容照这样安排会比较有用。此外,如果书中多一些有关中国能源法和气候变化行动(这两部分在《中国环境法》中被简要提及)的内容就更好了。考虑到本书重点是遵从大多数可与西方指挥控制体系相比较的法律责任,省略掉这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要使人们整体理解中国法律体系是颇具挑战性的,但是在这方面该书做得非常好。它将对我们认识中国环境法产生即时的及长久的影响。这一非凡的成就将使《中国环境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并成为所有对保护中国环境感兴趣的人的必备读本。


乔尔Ÿ·艾森,美国佛吉尼亚州里士满大学里士满法学院法学教授。